孔孟之道
拼音
kǒng mèng zhī dà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ǒng的字 拼音为mèng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dào的字 拼音为kong的字 拼音为me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基础解释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详细解释
- 【解释】: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按字解释
孔:人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人名。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之:助词。相当于“的”。
道:学说,主张。
词典解释
孔孟之道-中華語文大辭典孔孟之道孔孟之道ㄎㄨㄥˇ ㄇㄥˋ ㄓ ㄉㄠˋkǒnɡmènɡzhīdào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主張禮治與仁義,重視倫理道德,對中國傳統政治、社會、文化影響最為深遠。[例]~是中華文化的思想主流。
孔孟之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孔孟之道ㄎㄨㄥˇ ㄇㄥˋ ㄓ ㄉㄠˋkǒng mèng zhī dào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為我國的思想正統。《三國演義.第六〇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清.朱彝尊〈鄒縣重修亞聖孟子廟碑〉:「諭趙晉曰:『孔孟之道,卿幼學壯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引证
明-胡广--《性理大全书·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张子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
清-朱彝尊--《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谕赵晋曰:“孔孟之道,卿幼学壮履“。
元-吴澄--《赠长沙王秀才序》:予每与来朋谈孔孟之道,秀才颇若厌闻。
明-宋濂--《静学斋记》:学者不之察,率视之为空言,于是孔孟之道不如霸术之盛者久矣。
现当代-姚雪垠-四卷一八章-《李自成》:他注《孝经》,讲理学,满口孔孟之道,可是不知多少小百姓的土地被他家巧取豪夺,百方吞占。
明-罗贯中-第六〇回-《三国演义》: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当代-刘绍棠-五-《花街》:此人满肚子孔孟之道,周公之礼,就像粥锅里掺水,舀出一碗再添一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故事
明-胡广--《性理大全书·道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张子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
清-朱彝尊--《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谕赵晋曰:“孔孟之道,卿幼学壮履“。
元-吴澄--《赠长沙王秀才序》:予每与来朋谈孔孟之道,秀才颇若厌闻。
明-宋濂--《静学斋记》:学者不之察,率视之为空言,于是孔孟之道不如霸术之盛者久矣。
现当代-姚雪垠-四卷一八章-《李自成》:他注《孝经》,讲理学,满口孔孟之道,可是不知多少小百姓的土地被他家巧取豪夺,百方吞占。
明-罗贯中-第六〇回-《三国演义》: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当代-刘绍棠-五-《花街》:此人满肚子孔孟之道,周公之礼,就像粥锅里掺水,舀出一碗再添一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