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拼音
shuǐ tǔ bù f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tǔ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 拼音为tu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详细解释
-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 【示例】: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按字解释
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
不服:不习惯;不能适应。
词典解释
水土不服-中華語文大辭典水土不服ㄕㄨㄟˇ ㄊㄨˇ ㄅㄨˋ ㄈㄨˊshuǐtǔ bùfú對於生活環境(如氣候、飲食習慣、風俗民情等)的改變,感到不能適應。[例]初到國外,容易有~的情況發生。
水土不服-教育部成語典【台湾】水土不服㊣ㄕㄨㄟˇ ㄊㄨˇ ㄅㄨˋ ㄈㄨˊshuǐ tǔ bù fú釋義因生活環境的變遷所造成的不適應。水滸傳・第一〇一回:「說軍士水土不服,權且罷兵,以致養成大患。」鏡花緣・第四十四回:「奈小山受不慣海面風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亦作「水土不伏」。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4728水土不服備註頻11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小牛頓成語辭典(注音普及版)、實用成語辭典(1)(2)(1)、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成語辨正辭典、成語典號FL00000031736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引证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〇一回-《水浒传》:(童贯、蔡攸)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
清-李汝珍-四十四回-《镜花缘》: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卧床不起。
明-冯梦龙-二八-《醒世恒言》: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服,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近代-金松岑 曾朴-一四回-《孽海花》:可怜祝宝翁自从那年回京之后,珠儿水土不服,一病就死了。
故事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〇一回-《水浒传》:(童贯、蔡攸)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
清-李汝珍-四十四回-《镜花缘》: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卧床不起。
明-冯梦龙-二八-《醒世恒言》: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服,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近代-金松岑 曾朴-一四回-《孽海花》:可怜祝宝翁自从那年回京之后,珠儿水土不服,一病就死了。
造句
shuǐ tǔ bù fú
1、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服,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接龙
服气吞露 露红烟绿 绿鬓朱颜 颜丹鬓绿 绿衣黄里 里里外外 外攘内安 安营下寨组词
近义词
shuǐ tǔ bù fú
1、[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2、[不习水土]bù xí shuǐ tǔ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3、[水土不伏]shuǐ tǔ bù fú
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不能适应。
4、[不伏水土]bù fú shuǐ tǔ
同“不服水土”。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羇旅,疾役杀伤。”
反义词
shuǐ tǔ bù fú
1、[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2、[随乡入俗]suí xiāng rù sú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同“随乡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