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
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ǎo的字 拼音为wǎng的字 拼音为guò的字 拼音为zhèng的字 拼音为jiao的字 拼音为wang的字 拼音为guo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基础解释
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详细解释
-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按字解释
过:超出。
正:不偏斜,与“歪”相对。
词典解释
矫枉过正-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矯枉過正
矫枉过正-汉语大词典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应有的限度。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
●唐白居易《议封建论郡县》:“汉鉴秦之亡也,亦矫枉而过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其视虐遇者几何哉?”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四章:“社会科学的钻研使他矫枉过正的排斥一切同爱情有关的诗的情绪。”
出处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引证
现代-钱钟书-六-《围城》: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开口准说真话。
当代-傅雷--《傅雷家书·1961年8月1日》:你回头是岸,纠正起来是极快的,只是别矫枉过正,往另一极端摇摆过去就好了。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王琨传》:避讳过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焉,时咸谓矫枉过正。
清-李宝嘉-五四回-《官场现形记》:他见制台是如此举动,越发懊悔他自己的从前所为,只因矫枉过正,就不免闹出笑话来了。
现当代-高云览-第三四章-《小城春秋》:社会科学的钻研使他矫枉过正的排斥一切同爱情有关的诗的情绪。
唐-杨炯--《杨炯集三·王勃集序》:反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
故事
现代-钱钟书-六-《围城》: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开口准说真话。
当代-傅雷--《傅雷家书·1961年8月1日》:你回头是岸,纠正起来是极快的,只是别矫枉过正,往另一极端摇摆过去就好了。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王琨传》:避讳过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焉,时咸谓矫枉过正。
清-李宝嘉-五四回-《官场现形记》:他见制台是如此举动,越发懊悔他自己的从前所为,只因矫枉过正,就不免闹出笑话来了。
现当代-高云览-第三四章-《小城春秋》:社会科学的钻研使他矫枉过正的排斥一切同爱情有关的诗的情绪。
唐-杨炯--《杨炯集三·王勃集序》:反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
造句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1、纠正错误要实事求是,掌握好分寸,尽量避免矫枉过正。
2、但市场往往会矫枉过正。
接龙
正气凛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1、[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2、[矫枉过直]jiǎo wǎng guò zhí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3、[矫首昂视]jiǎo shǒu áng shì
形容人很高傲的样子。
4、[枉矫过激]wǎng jiǎo guò jī
犹言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5、[挢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反义词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1、[恰到好处]qià dào hǎo chù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