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èng的字 拼音为wèi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yīn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yin的字基础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详细解释
- 【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出自】:《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按字解释
郑: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卫: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
音:音乐。
词典解释
郑卫之音-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鄭衛之音
郑卫之音-中华成语大词典郑卫之音
【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示例
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未尝一经于耳。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
近义词
郑卫之曲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淫乐
出处
《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引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史》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放也。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宋-陆游--《长短句序》: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
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范宁传》:盛狗马之饰,营郑卫之音,南亩废而不垦,讲诵阙而无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序》:〔光武〕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故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史》讫,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放也。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宋-陆游--《长短句序》:雅正之乐微,乃有郑卫之音。
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范宁传》:盛狗马之饰,营郑卫之音,南亩废而不垦,讲诵阙而无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序》:〔光武〕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造句
接龙
音容宛在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头头是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zhèng wèi zhī yīn
1、[靡靡之音]mǐ mǐ zhī yīn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2、[濮上之音]pú shàng zhī yīn
濮上:春秋时卫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3、[郑卫之曲]zhèng wèi zhī qǔ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