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鉴
拼音
zhī rén zhī jià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rén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jià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re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基础解释
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潁川 司馬徽 清雅有知人之鑒。”《北史·高构传》:“所舉薦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後皆自致公輔,論者稱 構 有知人之鑒。”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時稱 勣 有知人之鑒。”详细解释
- 【解释】: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潁川 司馬徽 清雅有知人之鑒。”《北史·高构传》:“所舉薦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後皆自致公輔,論者稱 構 有知人之鑒。”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時稱 勣 有知人之鑒。”
按字解释
知:知道,了解。
人:人品,人的品德操行。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鉴:识别力。
词典解释
知人之鉴-中华成语大词典知人之鉴
【拼音】:zhī rén zhī jiàn
解释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同“知人之明”。
出处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颖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
示例
时称勣有~。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
近义词
知人之明、知人之术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看人的眼力
知人之鉴同“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
●《北史·高构传》:“所举荐杜如晦、房玄龄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构有知人之鉴。”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时称绩有知人之鉴。”
出处
《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裴秀传》:楷有知人之鉴,初在河南,乐广侨居郡界,未知名,楷见而奇之,致之于宰府。
唐-房玄龄等--《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时称勣有知人之鉴。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桓彝少孤,家贫,而性度高豁,不以箪瓢屑意,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鉴。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裴秀传》:楷有知人之鉴,初在河南,乐广侨居郡界,未知名,楷见而奇之,致之于宰府。
唐-房玄龄等--《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时称勣有知人之鉴。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桓彝少孤,家贫,而性度高豁,不以箪瓢屑意,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鉴。
造句
接龙
鉴毛辨色 色色俱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zhī rén zhī jiàn
1、[知人之明]zhī rén zhī míng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2、[知人之术]zhī rén zhī shù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