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yān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ā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基础解释

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 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因以为号~。 5.姓。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 yán)。额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2.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 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5.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副〉

  1.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又如:焉始乘舟

  3. 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3.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4.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5.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6.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焉-中華語文大辭典

焉丨ㄢyān1.〈書〉代詞:(1)指示代詞。相當於「之」或「於(介詞)是(代詞)」。[例]心不在~。(2)疑問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哪裡」、「怎麼」;又表示反問,相當於「豈」、「如何」。[例]殺雞~用牛刀│不入虎穴,~得虎子│塞翁失馬,~知非福?2.〈書〉介詞。相當於「於」。[例]人莫大~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孟子‧盡心上》)?3.〈書〉連詞。連接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後果或因果關係,相當於「乃」、「就」。[例]必知亂之所自起,~能治之(《墨子‧兼愛上》)。4.〈書〉助詞:(1)用於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例]少~,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宋‧蘇軾〈前赤壁賦〉)。(2)用於句末,表現狀態或表示肯定、疑問、感嘆的語氣。[例]心有戚戚~│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嗟行之人,胡不比~(《詩經‧唐風‧杕杜》)│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5.姓。

焉-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焉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嫣。【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𠀤音䗡。【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
◎又【鄘風】終焉允臧。
◎又【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又【正韻】延知切,音夷。【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又【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𠀤音蔫。【廣韻】安也
◎又不言也。
★又叶於堇切。【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〇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ān

1、[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焉(yān):文言虚词,相当于“于此”。

2、[焉能]yān néng

怎么能?

3、[焉耆]yān qí

古 西域 国名。又作 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 员渠城(今 新疆 焉耆 西南 四十里城市 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 匈奴,西汉 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 汉 西域都护府。西汉 末又属 匈奴。东汉 永元 六年(公元94年)班超 破 匈奴,又内属。唐 初附 西突厥。

4、[焉耳]yān ěr

见“焉尔”。

5、[荅焉]dá yān

相忘貌。

6、[厌焉]yàn yān

犹安然。

7、[焉支]yān zhī

1.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8、[焉尔]yān ěr

亦作“焉耳”。于是,而已。《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齐 人 狄 人盟於 邢,邢 为主焉尔。”何休 注:“焉尔,犹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焦循 正义:“焉耳,当作焉尔。”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鲁迅《<嵇康集>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9、[飘焉]piāo yān

飘然;轻捷貌。

10、[终焉]zhōng yān

临终,最后,末期。

11、[飒焉]sà yān

1.形容风声。 2.衰飒貌。 3.迅疾貌。

12、[焉提]yān tí

即阏氏。

13、[儳焉]chán yān

1.轻贱貌;不庄重貌。 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 3.不安宁貌。 4.轻率,不慎重。

14、[焉逢]yān féng

十干纪年法,太岁在甲之名。《史记·历书》:“太初 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司马贞 索隐:“焉逢,《汉书》作‘閼逢’。”《史记·历书》:“焉逢困敦三年。”司马贞 索隐:“焉逢,甲也。”

15、[异焉]yì yān

1.对此(感到)惊异。 2.仲永生五年,父异焉,借旁近与文,即书诗四句。--宋.王安石《伤仲永》

16、[焉酸]yān suān

草名。

17、[焉廼]yān nǎi

见“焉乃”。

18、[恤焉]xù yān

犹卹然。忧闷貌。

19、[于焉]yú yān

1.从此;于此。 2.于是。

20、[乌焉]wū yān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

21、[焉乌]yān wū

“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22、[眷焉]juàn yān

回视貌。焉,词尾。

23、[欻焉]xū yān

亦作“歘焉”。犹忽然。

24、[焉乃]yān nǎi

亦作“焉廼”。连词。于是。

25、[蝉焉]chán yān

亦作“蝉嫣”。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又称“单閼”。《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閼”清 郝懿行 义疏:“《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引 孙炎 本作‘蝉焉’。”

26、[阙焉]quē yān

1.缺少;不完备。 2.间断;延搁。

27、[恻焉]cè yān

犹恻然。

28、[喟焉]kuì yān

感叹貌。

29、[介焉]jiè yān

1.细微貌。介,通“芥”。《列子·杨朱》:“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 2.耿介孤高貌。《晋书·隐逸传序》:“介焉超俗,浩然养素。”

30、[斩焉]zhǎn yān

因丧哀痛貌。《左传·昭公十年》:“孤斩焉在衰絰之中。”清 洪颐煊《读书丛录·斩焉》:“斩焉,谓其痛之深也。”

31、[少焉]shǎo yān

少刻,一会儿。

32、[下焉者]xià yān zhě

《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 注:“下谓臣也。”朱熹 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 孔子 虽善於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33、[于是焉]yú shì yān

犹于是乎。

34、[语焉不详]yǔ yān bù xiáng

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35、[善莫大焉]shàn mò dà yān

常用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犯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

36、[焉知非福]yān zhī fēi fú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37、[习焉不察]xí yān bù chá

习惯于某种事物,因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孟子·尽心上》:“习矣而不察焉。”

38、[有子存焉]yǒu zǐ cún yān

(还)有儿子在。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39、[嗒焉自丧]tà yān zì sàng

嗒焉:沮丧的样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丧气的心态。

40、[下必甚焉]xià bì shèn yān

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焉的反义词 焉的近义词 焉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焉能组什么词
  • 焉能组什么词语
  • 焉可以组什么词
  • 焉可以组什么词语
  • 焉字可以组什么词
  • 焉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焉字能组什么词
  • 焉字能组什么词语
  • 焉字开头的成语
  • 焉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