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
拼音
fàng zhū sì y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àng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fang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放逐到各地非华夏族居住的边远地区。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放:驱逐;流放。
诸:代词。相当于“之”。用作宾语。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词典解释
放诸四夷-中华成语大词典放诸四夷
【拼音】:fàng zhū sì yí
解释
四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泛指四方边远地区。放逐到各地非华夏族居住的边远地区。
出处
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示例
近义词
放诸四裔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出处
引证
现代-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故事
现代-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造句
接龙
夷然不屑 屑榆为粥 粥粥无能 能不称官 官官相护 护国佑民 民不聊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fàng zhū sì yí
1、[放诸四裔]fàng zhū sì yì
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