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𠃍 丿
横向笔画排布均匀,竖撇居中,上部正直,与下横交叉后向左撇出,捺画舒展。

同音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2.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萊夷也。”

    四夷八蠻。——《周礼职方式》

  3.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蠻(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稱)

  4. 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与夷决战。

    馀夷脱逃。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5. 倚輩;同輩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猶倚也。”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6. 古囯名 。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形〉

  1. 平坦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記》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記》

    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2. 太平 。

    如:夷一(太平統一);夷世(太平之世)

  3. 平和;平易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夷坦(平和坦蕩);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靜);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靜);夷简(平易質人)

  4. 平正 。

    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頗);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5. 经常,常道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順。——《史記》

  6. 傲慢

    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7. 安闲 。

    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8. 通“怡”。喜悅

    云胡不夷?——《诗歌郑风风雨》

    我心则夷。——《诗.召南.草蟲》

    羡馀术兮可夷。——《楚辞.九怀》

〈动〉

  1. 使平,拉平;铲平

    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鏟平攻破)平定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2. 伤,受伤

    夷于左股。——《易.明夷》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3. 攻破 。

    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4. 铲除;消灭;诛灭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5. 毁灭 。

    如:夷毁(毁灭)

  6. 犹豫,迟疑 。

    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7. 锄草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夷-中華語文大辭典

夷丨ˊyí1.平坦;平順。[例]赴險如~│化險為~。2.使平坦;鏟平。[例]~為平地。3.平常的。[例]匪~所思。4.〈書〉誅殺;消滅。[例]~盡│~戮│~九族。5.古代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例]東~、西戎、南蠻、北狄。6.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例]四~│蠻~│尊王攘~。7.姓。

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夷 yí
① 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涉江》:“哀南~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② 名泛指外国或外国人。《三元里抗英》:“逆~各狐凭鼠伏,潜逃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③ 形平坦。《核舟记》:“其船背稍~。”《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 ④ 动铲平;除平。《赤壁之战》:“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 ⑤ 动杀;灭。《苏武传》:“大臣亡罪~灭者数十家。” ⑥ 形和悦。《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武夷]wǔ yí

本文中是指武夷山。

2、[夷陵]yí líng

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县东。

3、[鄙夷]bǐ yí

轻视;看不起。

4、[东夷]dōng yí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 2.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 3.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东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称伪帝。” 4.旧指我国东方 日本、朝鲜 等国家。明 陆深《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头扇,吾乡 张东海 先生以为贡於东夷…… 东坡 谓 高丽 白松扇,展之广尺餘,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盖自 北宋 已有之。倭 人亦製为泥金面、乌竹骨充贡。出自东夷果然。”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凡倭缎製起东夷,漳 泉 海滨效法为之。”

5、[蛮夷]mán yí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6、[夷狄]yí dí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北方部族为 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宋 王安石《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鲁迅《坟·论“他妈的!”》:“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唐 韩愈《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唐 聂夷中《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

7、[虾夷]xiā yí

亦作“虾蛦”。日本 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 本州 东北 奥羽、北陆 地方。一般认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新唐书·东夷传·日本》:“明年,使者与 虾蛦 人偕朝,虾蛦 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清 薛福成《檀香山土人日耗说》:“又如 日本 之 虾夷,美利驾 之 红夷,始未尝不致死力争,以决一旦之胜负。”《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来他俩赌东道,一个説是 虾夷,一个説不是 虾夷。列公可晓得这 虾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岛的土人,披着头髮,样子污糟极了。”

8、[夷平]yí píng

使成一块平地1889年那次龙卷风夷平了整个城市。

9、[夷灭]yí miè

1.消灭;杀尽。 2.埋没;埋起來。

10、[淮夷]huái yí

古代居于 淮河 流域的部族。

11、[南夷]nán yí

指 屈原流放所经之地,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所以称为南夷。

12、[陵夷]líng yí

衰微;衰落;衰败。

13、[远夷]yuǎn yí

指远方的少数民族。

14、[鸟夷]niǎo yí

海岛居民。

15、[无夷]wú yí

即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 河 神名。

16、[徐夷]xú yí

即 徐 戎。

17、[替夷]tì yí

犹衰微。

18、[唐夷]táng yí

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皮坚厚,可制甲。后因借以称良甲。

19、[夷乐]yí lè

古指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20、[夷泯]yí mǐn

消灭;灭尽。

21、[倭夷]wō yí

1.纡回历远貌。 2.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

22、[新夷]xīn yí

即辛夷。木兰的别名。新,通“辛”。

23、[毁夷]huǐ yí

摧毁夷平。

24、[西夷]xī yí

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 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

25、[玄夷]xuán yí

1.我国古代东夷九种之一。《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2.指东夷的君长。唐 宋之问《谒禹庙》诗:“玄夷 届瑶席,玉女侍清都。”明 刘基《会稽》诗:“玄夷 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再逢。” 3.谓与道同而无形。晋 郗超《奉法要》:“虽復福踰山河,贵极三界,倚伏旋还,终坠罪苦,岂获寧神大造,泊然玄夷哉!”

26、[禽夷]qín yí

擒灭。

27、[夷粹]yí cuì

平和纯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新唐书·沉传师传》:“传师 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宋 陆游《<持老语录>序》:“夷粹真率,真山林间人也。”明 李贽《初潭集·师友·论人》:“子敬 清立,故多人为;谢公 夷粹,岂皆自然!”

28、[剪夷]jiǎn yí

铲平,清除。

29、[夷与]yí yǔ

迟疑不前。

30、[夷陆]yí lù

平地。

31、[沦夷]lún yí

衰微;沦落。

32、[夷荡]yí dàng

平定。

33、[夷破]yí pò

攻破。

34、[腾夷]téng yí

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

35、[逶夷]wēi yí

犹逶迤。曲折绵延貌。

36、[埽夷]sào yí

扫荡夷灭。

37、[呕夷]ǒu yí

1.水名。也叫沤夷水或滱水。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枪锋岭,东南流入河北为唐河。 2.古湖泽名。也叫昭馀祁。

38、[夷岨]yí qū

见“夷阻”。

39、[粹夷]cuì yí

纯洁平和。

40、[伤夷]shāng yí

见“伤痍”。

近义词

反义词

1、[]xiǎn

1.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地。~峻。山高水~。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很~。 2.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无~可守。 3.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冒~。保~。脱~。~症。巡堤查~。 4.狠毒:阴~。~诈。 5.险些:~遭不幸。

相关字词

夷的反义词 夷的近义词 夷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夷能组什么词
  • 夷能组什么词语
  • 夷可以组什么词
  • 夷可以组什么词语
  • 夷字可以组什么词
  • 夷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夷字能组什么词
  • 夷字能组什么词语
  • 夷字开头的成语
  • 夷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