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拼音
sāi笔顺
丶 丶 ㇇ 一 一 丨 丨 一 丿 ㇏ 一 丨 一“宀”宽度适中。中部三横排布均匀,两竖正直,间距适中,撇捺开张。“土”大小合理。上中下各部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sāi的字 拼音为sai的字基础解释
1.堵;填。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详细解释
〈动〉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 xià)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同本义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填塞;充满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遏止,禁止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使满足。
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补救;抵偿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答,回报。
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 。
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行贿 。
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搪塞;应付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名〉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 。
如:瓶塞;木塞;活塞
〈形〉
困窘,时运不通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诚实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另见 sài;sè
〈动〉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另见 sāi; sài
〈名〉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边境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 范仲淹《渔家傲》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特指东北边境 。
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动〉
构筑要塞
南朝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通“赛”。酬神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另见 sāi; s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塞塞-汉语大词典塞塞往来流动貌。
●《方言》第十:“迹迹,屑屑,不安也。江沅之间谓之迹迹,秦晋之间谓之屑屑,或谓之塞塞。”
郭璞注:“皆往来之貌也。”
●唐元稹《梦上天》诗:“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烟塞塞。”
塞1ㄙㄜˋsè1.阻絕不通。[例]堵~|蔽~|語~|心肌梗~。2.充滿。[例]充~。3.敷衍;應付。[例]搪~|敷衍~責。塞2ㄙㄞˋsài可供防守禦敵的險要地方。[例]邊~|要~|關~。塞3ㄙㄞsāi1.填滿(空隙)。[例]~滿|~牙縫。2.阻隔不通。[例]~車|鼻~。3.堵住器物口的東西。[例]瓶~|活~|軟木~。4.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āi
1、[塞车]sāi chē
堵车。
2、[瓶塞]píng sāi
是一种防止液体溢出的工具。
3、[木塞]mù sāi
1.一小块形如道钉的木头,在拔出道钉之后在铁路枕木上留下的空洞就用它来填塞。 2.堵木桶漏孔的塞子。 3.桶口的塞子。
4、[塞满]sāi mǎn
布满;填满。
5、[塞入]sāi rù
指使用外部借助的物品或者东西,使用自身施加的力量将一个物品或者东西,放入需要填补住的一个漏洞或者缺口。
6、[胡塞]hú sāi
塞外的胡国。亦泛指西方和北方边地。
7、[活塞]huó sāi
汽缸或泵里往复运动的机件,通常圆盘形或圆柱形。在发动机汽缸里,活塞的作用是把蒸汽或燃料爆发的压力变为机械能,推动机器运转。旧称鞲鞴(gōubèi)。
8、[塞进]sāi jìn
暂未释义
9、[加塞]jiā sāi
击球方式的术语。
10、[哇塞]wā sāi
感叹语,相当于天哪,了不得。
11、[塞牙]sāi yá
指吃完饭后,饭菜的残渣留在了牙缝里,从而感到牙齿不适的行为。
12、[塞子]sāi zi
塞住容器口使内外隔绝的东西:瓶~。
13、[开塞]kāi sāi
1.开启和阻塞。引申指兴革、取舍。《逸周书·文传》:“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开塞所宜,悉心以对。”李善 注:“开塞,犹取捨也。”宋 苏辙《刘恺丁鸿孰贤论》:“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乎?”清 梅曾亮《大学士戴公墓碑》:“即授南 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 2.谓开已塞之道。《商君书·开塞》蒋礼鸿 题解:“开塞者,谓开已塞之道也。已塞之道孰谓?谓 汤 武 以力征诛并诸侯定天下之道也。”汉 桓宽《盐铁论·非鞅》:“昔 商君 明於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 秦 致利成业。” 3.开拓边疆。汉 桓宽《盐铁论·崇礼》:“夫贤臣所在,辟除开塞者亦远矣。”
14、[紫塞]zǐ sāi
北方边塞。
15、[旋塞]xuán sāi
阀的一种,一般安装在压力低、口径小的管道上,阀上有一个带孔的塞子,旋转塞子,可控制流体的通过。
16、[气塞]qì sāi
1.管道中能阻止液体流动的一个气囊或气泡。 2.小直笛风琴管或长笛吹口部分的栓塞(在长笛为唇尖)
17、[博塞]bó sāi
亦作“博簺”。即六博、格五等博戏。
18、[塞默]sāi mò
犹沉默,不作声。
19、[绝塞]jué sāi
1.度越边塞。 2.极远的边塞地区。
20、[窒塞]zhì sāi
闭塞;堵住。
21、[入塞]rù sāi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22、[塞裔]sāi yì
指塞外民族。
23、[逼塞]bī sāi
1.拥塞;充满。《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也刚筑,也柔和,虚空逼塞满娑婆。”《朱子语类》卷一:“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闕,逼塞满皆是天。”清 黄宗羲《海市赋》:“尔乃帆席未掛,僧窗宴启,忽然丛岛逼塞,孤峯魁峙,疑异国之飞来,岂灵居之迁徙。” 2.堵塞;淤塞。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其最患人者,荻塘 河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公濬之百餘里。”清 金友理《太湖备考·水治》:“并禁毋得侵筑,逼塞上流。” 3.指地方偏僻闭塞。《明史·韩宪王松传》:“时弃 大寧 三卫地,开原 逼塞不可居。” 4.拥塞;滞塞。《朱子语类》卷一○四:“今人大抵偪塞满胸,有许多伎俩,如何便得他虚。”清 钱谦益《题李长蘅为吴生画溪山秋霭图》诗:“诗肠泪眼半焦枯,短歌偪塞堪卢胡。”
24、[塞邦]sāi bāng
塞外之国。
25、[塞垣]sāi yuán
1.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2.指北方边境地带。
26、[钳塞]qián sāi
钳制堵塞。
27、[重塞]zhòng sāi
1.谓严重蔽塞自己。 2.重重关阨。
28、[徼塞]jiǎo sāi
边塞。
29、[隔塞]gé sāi
阻塞。
30、[捍塞]hàn sāi
防堵。
31、[答塞]dá sāi
作出答复以抵塞责任。《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脩之 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景渊 曰:‘应先检校。’子响 大怒,执 寅 等八人於后堂,杀之,具以启闻。”胡三省 注:“脩之 言方便答塞,欲为 子响 道地也。景渊 言应先检校,欲依敕行之也。”
32、[忿塞]fèn sāi
犹忿懑。
33、[沙塞]shā sāi
沙漠边塞。
34、[涸塞]hé sāi
堵塞。
35、[阂塞]hé sāi
阻隔不通。
36、[窥塞]kuī sāi
窥伺边境。
37、[冤塞]yuān sāi
谓冤情不上达。
38、[塞塞]sāi sāi
往来流动貌。
39、[塞性]sāi xìng
蔽塞真性。
40、[沦塞]lún sāi
沉沦阻塞;遭受困厄。《宋书·王玄谟传》:“王途始开,随復沦塞。”《宋书·顾觊之传》:“将迎有会,沦塞无兆。”南朝 梁 任昉《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年世贸迁,孤裔沦塞。”
sè
1、[阻塞]zǔ sè
1.有障碍而不能通过:交通~。 2.使阻塞:拥挤的车辆~了道路。~言路。
2、[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3、[堵塞]dǔ sè
阻塞(洞穴、通道)使不通:公路被坍塌下来的山石~了。~工作中的漏洞。
4、[闭塞]bì sè
1.堵塞:管道~。 2.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他住在偏远的山区,那里十分~。 3.消息不灵通:老人久不出门,~得很。
5、[鼻塞]bí sè
鼻子不通气。
6、[梗塞]gěng sè
1.阻塞;不畅通。 2.医学上指局部动、静脉堵塞,血流停止。
7、[栓塞]shuān sè
医学上指从体外侵入血管内的物质或从血管、心脏内脱落的血栓随血液流到较小的血管后,由于不能通过而将血管堵塞:血管~。
8、[搪塞]táng sè
敷衍塞责:用几句话~过去。
9、[语塞]yǔ sè
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悲愤之下,一时~。
10、[填塞]tián sè
往洞穴或空着的地方填东西,使塞满或不通:~洞隙。~心灵上的空虚。
11、[淤塞]yū sè
(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河床~。
12、[拥塞]yōng sè
拥挤的人马、车辆或船只等把道路或河道堵塞:车站入口处~得水泄不通。
13、[充塞]chōng sè
塞满;填满:库房里~着杂乱物品。
14、[壅塞]yōng sè
堵塞不通:泥沙~。
15、[滞塞]zhì sè
阻滞;阻塞。
16、[塞音]sè yīn
也叫爆发音。辅音的一类。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普通话的b、p、d、t、g、k。
17、[哽塞]gěng sè
充血或堵塞(如鼻腔)
18、[蔽塞]bì sè
1.堵塞;壅塞。 2.不开通;闭塞。
19、[堙塞]yīn sè
堵塞。
20、[塞道]sè dào
边塞要道。
21、[塞聪]sè cōng
谓塞住耳朵,示不外听。
22、[堰塞湖]yàn sè hú
河道或山谷因山崩、冰碛(qì)物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如黑龙江省南部的镜泊湖,就是牡丹江部分河道被火山熔岩阻塞而成。
23、[塞擦音]sè cā yīn
气流通路紧闭然后逐渐打开而摩擦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z、c、zh、ch、j、q。塞擦音的起头近似塞音,末了近似擦音,所以叫塞擦音。旧称破裂摩擦音。
24、[敷衍塞责]fū yǎn sè zé
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25、[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
闭起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不了解。塞(sè)。
26、[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27、[闭门塞户]bì mén sè hù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28、[漫天塞地]màn tiān sè dì
从天上到地下到处都是。
29、[蔽聪塞明]bì cōng sè míng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30、[赭衣塞路]zhě yī sè lù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31、[塞耳盗锺]sè ěr dào zhōng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况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盜鍾”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鍾。”
32、[昭德塞违]zhāo dé sè wéi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33、[晦盲否塞]huì máng pǐ sè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34、[日湮月塞]rì yān yuè sè
湮:堵塞;塞:堵。每天每月都堵塞。
35、[荆棘塞途]jīng jí sè tú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36、[杜门塞窦]dù mén sè dòu
闭门堵洞。谓断绝一切通道。
37、[不塞不流]bù sè bù liú
破除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正确的。
38、[抑塞磊落]yì sè lěi luò
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
39、[挨山塞海]āi shān sè hǎi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sài
1、[出塞]chū sài
远出边塞。
2、[塞外]sài wài
也叫塞北。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3、[边塞]biān sài
边境的要塞。也指边境。
4、[塞北]sài běi
塞外:~江南。
5、[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6、[要塞]yào sài
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通常配置专门守备部队、较强的火器和充足的储备物资。塞(sài)。
7、[关塞]guān sài
关口上的要塞。
8、[塞上]sài shàng
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 长城 内外。《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唐 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宋 曾巩《西湖》诗之一:“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 鴟饱正飞扬。”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无人谈及,并不晓塞上有此渠可漕矣。”清 龚自珍《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霣少微星。”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陕西 民歌《塞上要唱江南乐》:“随着歌声过 黄河,塞上要唱江南乐。”
9、[塞门]sài mén
1.屏,影壁。 2.闭门。 3.谓门户阻塞。形容登门之人众多。 4.边关。
10、[榆塞]yú sài
1.《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於河。”后因以“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2.指山海关。
11、[塞马]sài mǎ
1.塞上的马。北周 庾信《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惊夜,塞马暗嘶羣。”唐 元稹《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明 马銮《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乌息,频年塞马骄。”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唐 杜牧《赠李侍御》诗:“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宋 司马光《自嘲》诗:“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明 许自昌《水浒记·效款》:“塞马去无凭准,楚 弓丧何须问。”
12、[塞下]sài xià
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13、[塞纳河]sài nà hé
法国河流。源于郎格勒高原,注入拉芒什海峡。长776千米,流域面积78万平方千米。法国重要内河航运大动脉,流经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区,货运量居全国第一。上游建有水电站。
14、[塞瓦布]sài wǎ bù
“报酬”、“奖赏”、“回赏”、“回赐”。
15、[四塞之固]sì sài zhī gù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6、[津关险塞]jīn guān xiǎn sài
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17、[青林黑塞]qīng lín hēi sài
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