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杀止杀
拼音
yǐ shā zhǐ sh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shā的字 拼音为zhǐ的字 拼音为shā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sha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sha的字基础解释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详细解释
- 【解释】: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 【出自】:《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 【示例】:盖闻~,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
按字解释
以:用;拿。
杀:战斗。
止:拦阻;使停止。
杀:战斗。
词典解释
以杀止杀-中华成语大词典以杀止杀
【拼音】:yǐ shā zhǐ shā
解释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出处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示例
盖闻~,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
近义词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同:以殺止殺
出处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
宋-叶适-卷二六-《习学记言》:陈蕃以萧望之、李固为前鉴,欲以杀止杀,朝不及夕,而受祸之酷,乃更过之。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用“杂文”攻击“杂文”,就等于“以杀止杀”。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
宋-叶适-卷二六-《习学记言》:陈蕃以萧望之、李固为前鉴,欲以杀止杀,朝不及夕,而受祸之酷,乃更过之。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用“杂文”攻击“杂文”,就等于“以杀止杀”。
造句
yǐ shā zhǐ shā
1、盖闻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