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攻夷
拼音
yǐ yí gōng y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详细解释
- 【解释】: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出自】:《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 【示例】:是书何以作?曰:为~而作。
◎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按字解释
以:用;拿。
夷: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也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
攻:攻打;进攻(跟“守”相对)。
夷: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也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
词典解释
以夷攻夷-中华成语大词典以夷攻夷
【拼音】:yǐ yí gōng yí
解释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示例
是书何以作?曰:为~而作。 ★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近义词
以夷治夷、以夷伐夷、以夷制夷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
以夷攻夷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3890
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引证
清-张廷玉等--《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八五·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灵州告危,帝视不怡。公请择人,使潘罗支,兵法所谓以夷攻夷。
故事
清-张廷玉等--《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清-魏源--《〈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八五·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灵州告危,帝视不怡。公请择人,使潘罗支,兵法所谓以夷攻夷。
造句
yǐ yí gōng yí
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接龙
夷然不屑 屑榆为粥 粥粥无能 能不称官 官官相护 护国佑民 民不聊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yǐ yí gōng yí
1、[以夷制夷]yǐ yí zhì yí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2、[以夷治夷]yǐ yí zhì yí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3、[以夷伐夷]yǐ yí fá yí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