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肉复生
拼音
bì ròu fù shē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ròu的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ro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基础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详细解释
- 【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示例】:因见己身~,亦不觉潸然泪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虚度时光
按字解释
髀:大腿,也指大腿骨。
肉: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软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
复:再;又。
生:生长。
词典解释
髀肉复生-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髀肉復生
髀肉复生-汉语大词典髀肉复生谓因久不骑马,大腿上肉又长起来了。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作“髀肉复生”。
后因以“髀肉复生”为自叹壮志未酬,虚度光阴之辞。
●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缵泰自乙未革命失败,久有髀肉复生之感……不禁跃跃欲动。”
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引证
明-罗贯中-第三四回-《三国演义》: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
清-夏敬渠-第二〇回-《野叟曝言》:又李笑道:“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羯鼓,以博贤妹们一笑。”
当代-王火-(一)卷四-《战争和人》:怀南,我是决定了!为赴国难,去武汉!在此三月,我早有髀肉复生之叹了。
现当代-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缵泰自乙未革命失败,久有髀肉复生之感……不禁跃跃欲动。
现代-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待到慨然于“头颅谁斫”、“髀肉复生”的时候,是早已别有缘故的了。
故事
明-罗贯中-第三四回-《三国演义》: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
清-夏敬渠-第二〇回-《野叟曝言》:又李笑道:“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羯鼓,以博贤妹们一笑。”
当代-王火-(一)卷四-《战争和人》:怀南,我是决定了!为赴国难,去武汉!在此三月,我早有髀肉复生之叹了。
现当代-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缵泰自乙未革命失败,久有髀肉复生之感……不禁跃跃欲动。
现代-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待到慨然于“头颅谁斫”、“髀肉复生”的时候,是早已别有缘故的了。
造句
bì ròu fù shēng
1、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泪下。
接龙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bì ròu fù shēng
1、[无所事事]wú suǒ shì shì
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2、[光阴虚度]guāng yīn xū dù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3、[髀里肉生]bì lǐ ròu shēng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反义词
bì ròu fù shēng
1、[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2、[疲于奔命]pí yú bēn mìng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