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党比周
拼音
ē dǎng bǐ zhōu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ē的字 拼音为dǎng的字 拼音为bǐ的字 拼音为zhōu的字 拼音为e的字 拼音为dang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zhou的字基础解释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详细解释
- 【解释】: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出自】: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 【示例】:《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按字解释
阿党:偏袒同类。
比周:结党营私。
阿:偏袒。
党:同类。
词典解释
阿党比周-汉语大词典阿党比周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成语】:阿党比周
【拼音】:ē dǎng bǐ zhōu
解释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出处
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示例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出处
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
唐-魏征--《隋书·卢思道传》:禀斯首鼠,不预衣簪,阿党比周,扫地俱尽,轻薄之俦,灭影窜迹。
明-岑用宾--《鉴亮建言臣工以昭圣德疏》:臣等与怡素无交欢之好,今惓惓为之控诉于君父之前者,非敢阿党比周,以忤陛下也,诚以怡之情有可亮,怡之罪有可原。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魏-王肃--何晏集解引三国: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
唐-魏征--《隋书·卢思道传》:禀斯首鼠,不预衣簪,阿党比周,扫地俱尽,轻薄之俦,灭影窜迹。
明-岑用宾--《鉴亮建言臣工以昭圣德疏》:臣等与怡素无交欢之好,今惓惓为之控诉于君父之前者,非敢阿党比周,以忤陛下也,诚以怡之情有可亮,怡之罪有可原。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魏-王肃--何晏集解引三国: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造句
ē dǎng bǐ zhōu
1、《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2、三国·魏·曹操《整齐风俗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
接龙
周瑜打黄盖 盖棺定论 论资排辈组词
近义词
ē dǎng bǐ zhōu
1、[结党营私]jié dǎng yíng sī
党:集团;营:谋求。坏人集结在一起,谋求私利,专干坏事。
2、[朋党比周]péng dǎng bǐ zhōu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3、[阿党相为]ē dǎng xiāng wéi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反义词
ē dǎng bǐ zhōu
1、[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