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拼音
dǎng笔顺
丨 丶 丿 丶 ㇇ 丨 𠃍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dǎng的字 拼音为dang的字基础解释
1.政 党。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校。入~。 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营私。 3.偏 袒:~同伐异。 4.旧指亲族:父~。母~。 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详细解释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黨,不鲜也。——《说文》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蒋礼鸿《义府续貂》
美,善,正直。后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
知晓,解悟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荀子》
偏私,偏袒
子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
群而不党。——《论语》。孔注:“助也。”
又
吾闻君子不党。孔注:“相助匿曰党。”
结伙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五族为党。——《周礼·大司徒》。注:“百家,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君实乡州藏焉。——《管子·山权数》。注:“三千五百家为党,此非周制。”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资治通鉴》
又如:党人(同一乡里的人);党正(周代所设地方组织的长官)
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辨说得其党。——《礼记·仲尼燕居》。注:“类也。”
睦于父母之党。——《礼记·坊记》。注:“犹亲也。”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韩愈《山石》
又如:党友(指志道相近、立场相似的人);党援(指与自己同道而给予援助的人)
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无偏无党。——《书·洪范》。注:“朋党。”
各于其党。——《论语·里仁》
惟党人之偷乐兮。——《楚辞·离骚》
使其党入索财物。——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死党;余党(未消灭尽的党羽);党恶(结党作恶)
政党 。
如:共产党;共和党;国民党;工人党
〈形〉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党 dǎng
① 名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常“乡党”连用。《赤壁之战》:“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乎?” ② 名亲族。《列子·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③ 名集团。《张衡传》:“阴知奸~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钩~之捕遍于天下。” ④ 名朋辈;同伙;同党。《狱中杂记》:“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人索财物。” 又: 动勾结;结伙。《中山狼传》:“(狼)性贪而狠,~豺为虐。” ⑤ 动偏私;偏袒。《墨子·尚贤》:“不~父兄,不偏富贵。” ⑥ 名政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菁华,付之一炬。” ⑦ 形通“谠”。美;善;正直。《荀子·非相》:“博而~正(知识广博,直言公正)。”⑧。 tǎng
① 副通“倘”。偶或;倘使。《荀子·天论》:“怪星之~见。”《汉书·伍被传》:“~可以徼幸。” 注:在古代,“党”和“黨”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除作姓解时,都可写作“黨”。现在“黨”简化为“党”。
【党人】❶朋党,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如明万历年间,讽议朝政、抨击时弊的东林党人。《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❷同乡之人。《庄子·外物》:“ 演门 有亲死者, 以善毁爵为官师, 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党言】直言;善言。 《逸周书·祭公》:“王拜手稽首党言。”《隶释·汉张平子碑》:“爰登侍中, 则党言允谐;出相 河间 , 则黎民时雝。”
党(无)党(I)d?ng
ㄉㄤˇ
〔《集韵》底朗切,上荡,端。〕
姓。
●宋有党进见《宋史·高宗纪三》。
党(II)d?ng
ㄉㄤˇ
同“党”。
党(III)t?ng
ㄊㄤˇ
同“党”。
党(2)(无)党(I)d?ng
ㄉㄤˇ
〔《广韵》多朗切,上荡,端。〕
1.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
●《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2.亲族。
●《礼记·杂记下》:“有服,人召食之,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
郑玄注:“党,犹亲也。”
●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东光马节妇,余妻党也。”
3.朋党;同伙。
●《左传·僖公十年》:“﹝晋﹞遂杀平郑、祁举及七舆大夫……皆里平之党也。”
●《淮南子·泛论训》:“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高诱注:“党,群。”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大抵天宝之风尚党。”
4.结成朋党。
●《左传·文公六年》:“阳处父至自温,改搜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
●《后汉书·蔡邕传》:“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
5.犹类。
●《礼记·仲尼燕居》:“辨说得其党。”
郑玄注:“党,类也。”
●晋左思《吴都赋》:“乌菟之族,犀兕之党,钩爪锯牙,自成锋颖。”
6.偏私。
●《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蔡沈集传:“党,不公也。”
●《国语·晋语五》:“宣子召而礼之,曰:‘我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
韦昭注:“阿私曰党。”
●《汉书·朱建传》:“孝文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党诸吕故。”
●《晋书·王恭传》:“或劝恭因入朝以兵诛国宝,而庾楷党于国宝,士马甚盛,恭惮之,不敢发。”
7.知晓,晓悟。
●《荀子·非相》:“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党则晓了之意。法先王,顺礼义,出言可以晓悟学者,非朋党亲比之义也。”
8.处所。
●《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杜预注:“党,所也。”
●《礼记·玉藻》:“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
●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中》:“家大人曰:‘党,所也,谓君所坐之处。’”
9.时。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往党卫侯会公于沓,至,得与晋侯盟;反党,郑伯会公于斐。”
何休注:“党,所也;所犹时,齐人语也。”
10.辈。
●唐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谟》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若乃‘隳支体’、‘黜聪明’、‘心斋’、‘坐忘’等语,此出于庄周之徒,而吾党引之以为美谈。”
●清方苞《书〈王氏三烈女传〉后》:“而有或知之,则不忍听其无传者,吾党之义也。”
11.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各级机关解决问题,不要太随便。”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已经开了一段时间了。”
12.通“谠”。正直。参见“党正”、“党言”。
党(II)t?ng
ㄊㄤˇ
〔《集韵》坦朗切,上荡,透。〕
1.或者;偶然。后作“傥”、“倘”。
●《史记·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后汉书·张奂传》:“朽骨无益于人,而文王葬之;死马无所复用,而燕昭宝之。党同文昭之德,岂不大哉!”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次韵黄叙州》词:“去去党无辱,振袂早归来。”
参见“党见”。
2.广大。参见“党莽”。
党(III)zh?ng
ㄓㄤˇ
〔《集韵》止两切,上养,章。〕
姓。
●《左传·定公七年》:“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党氏。”
杜预注:“党氏,周大夫。”
●陆德明释文:“党,音掌。”
●明有党还醇。见《明史》本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ǎng
1、[党员]dǎng yuán
政党的成员,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员。
2、[党委]dǎng wěi
某些政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简称,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
3、[党校]dǎng xiào
政党培养、训练党的干部的学校,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党校。
4、[入党]rù dǎng
加入政党,特指加入中国共产党。
5、[党旗]dǎng qí
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6、[党组]dǎng zǔ
共产党在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领导组织。
7、[党政]dǎng zhèng
1.指党领导的政治。 2.党和政府。
8、[党风]dǎng fēng
政党的作风。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做法等。
9、[党纪]dǎng jì
一个政党所规定的该党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10、[政党]zhèng dǎng
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是阶级的一部分,也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11、[党章]dǎng zhāng
一个政党的章 程。规定政党的基本纲领、组织原则、组织机构以及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纪律等。
12、[党派]dǎng pài
政党或政党内 部各派别的统称。
13、[党群]dǎng qún
指党和群众。
14、[党性]dǎng xìng
1.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不同的阶级或政党有不同的党性。 2.特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衡量党员阶级觉悟的高低和立场是否坚定的准绳。
15、[党史]dǎng shǐ
政党的历史。
16、[党籍]dǎng jí
申请入党的人 被批准后取得的党员资格。
17、[党课]dǎng kè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为了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而开的课,有时也吸收申请入党的人听课。
18、[党参]dǎng shēn
多年生缠绕草 本植物。全株有白汁,花钟状,淡黄绿色带紫斑。因多产于山西上党,故名。根圆柱形,入药有补中、益气、生津等作用。
19、[党务]dǎng wù
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建设等的事务。
20、[工党]gōng dǎng
1.英联邦等国家的政党之一(如澳大利亚或新西兰) 2.二十世纪联合王国的一个大政党。此党赞成社会主义政策(如基础工业国有化)并以一个工会为主的组织为其特征。
21、[党团]dǎng tuán
1.党派和团体,在我国特指共产党和共青团。 2.某些国家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代表的集体。
22、[党费]dǎng fèi
1.政党的活动经费。 2.党员按期向所在的党的基层组织交纳的钱。
23、[党报]dǎng bào
政党的机关报,是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宣传工具。
24、[党龄]dǎng líng
党员入党后经过的年数。
25、[党纲]dǎng gāng
政党的纲领,党章的总纲。规定政党的性质、政治目标、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等。
26、[党首]dǎng shǒu
政党的首领。
27、[党部]dǎng bù
1.派别。 2.政党的领导组织或机构。
28、[党徽]dǎng huī
政党的标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29、[同党]tóng dǎng
1.党派或组织相同。 2.指同一党派或组织里的人。
30、[党魁]dǎng kuí
政党的首领(现 多含贬义)。
31、[新党]xīn dǎng
1.原指 清 朝末年以 康有为 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派,即维新派。后亦称以 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或泛称新派。《冷眼观》第十六回:“以后没有几天,就闹出那个搜捕新党的大乱子来了。”鲁迅《彷徨·祝福》:“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半农先生 ……这一死作用好像比那两位大得多:他已经快要被封为复古的先贤,可用他的神主来打‘趋时’的人们了。这一打是有力的,因为他既是作古的名人,又是先前的新党,以新打新,就如以毒攻毒,胜于搬出生锈的古董来。” 2.历史学家称 北宋 神宗、哲宗、徽宗 三朝主张实行 王安石 新法的政治派别。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党争之误国·新旧党之分张》:“新党得政,旧派藉端攻击,其争愈甚。会新党内鬨,安石 不安於位,乃辞职以去。”
32、[乡党]xiāng dǎng
家乡,乡里。
33、[多党]duō dǎng
1.谓多所比附,结党营私。 2.并立的多种政党。如: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并立的制度叫做多党制。
34、[党羽]dǎng yǔ
指某个派别或集团首领下面的追随者(含贬义)。
35、[党刊]dǎng kān
政党的机关刊物。
36、[党项]dǎng xiàng
1.中国古代西北 的少数民族。 2.指党项羌。原为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来活动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北宋初 期,党项首领称夏国王。1038年夏王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1227年被蒙古所灭。 3.辽对夏国境外的各 地党项人的泛称。
37、[党国]dǎng guó
国民党统治时期指国民党及其所掌握的国家政权。
38、[朋党]péng dǎng
指同类的人为私利而互相勾结。《战国策·赵策二》:“塞朋党之门。” 后指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
39、[党证]dǎng zhèng
政党发给党员的证明其党籍的证件。
40、[余党]yú dǎng
未消灭尽的党羽(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