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诸空言
拼音
tuō zhū kōng y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uō的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kōng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kong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详细解释
- 【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按字解释
托:寄托。
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
空言:指空无所用的言辞。
词典解释
托诸空言-中华成语大词典托诸空言
【拼音】:tuō zhū kōng yán
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出处
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示例
近义词
托之空言、托于空言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托诸空言见“托之空言”。
出处
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引证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明末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乃笠翁不徒托诸空言,遂已演为本事。
清-吕熊-四八回-《女仙外史》:诸学士齐声应道:“臣等实愿身任使事,方敢具疏,岂有托诸空言的理?”
故事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明末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乃笠翁不徒托诸空言,遂已演为本事。
清-吕熊-四八回-《女仙外史》:诸学士齐声应道:“臣等实愿身任使事,方敢具疏,岂有托诸空言的理?”
造句
接龙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tuō zhū kōng yán
1、[托之空言]tuō zhī kōng yán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2、[托于空言]tuō yú kōng yán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