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授命
拼音
jiàn wēi shòu mì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àn的字 拼音为wēi的字 拼音为shòu的字 拼音为mìng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shou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基础解释
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详细解释
- 【解释】: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 【出自】:《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示例】:慨自烽烟告警,~,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
按字解释
见:看到。
危:危难,危险。
授命:献出生命。
词典解释
见危授命-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見危授命
见危授命-中华成语大词典见危授命
【拼音】:jiàn wēi shòu mìng
解释
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处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示例
慨自烽烟告警,~,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近义词
见危致命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
英文
give one's life in peril
成语故事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孔子要他学鲁国的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他们的优点,同时加强礼乐的学习,见利不能忘义,看到别人遭到危险时能舍身去搭救,坚守信用,这样就能成为完美的人
出处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引证
唐-骆宾王--《为李总管祭赵郎将文》:郎将虽见危授命,固诚节之有余;临难权机,何智谋之不足。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七十二回-《东周列国志》:见危授命,人臣之职。忠佞自有公论,何以詈为!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慨自烽烟告警,见危授命,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张廷玉等--《明史·刘可训传》:初无守土责,因奉命录囚,而乃见危授命,解围成都。
现代-姚雪垠-六卷五章-《李自成》:我可以见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国家大局何?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三章-《李自成》:象升身为朝廷大臣,何能违背圣旨,擅自移军就食?见危授命,死而无憾!
西晋-陈寿-四四-《三国志·姜维传》: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东晋-殷仲文--《罪衅解尚书表》:至如微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亡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故事
唐-骆宾王--《为李总管祭赵郎将文》:郎将虽见危授命,固诚节之有余;临难权机,何智谋之不足。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七十二回-《东周列国志》:见危授命,人臣之职。忠佞自有公论,何以詈为!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慨自烽烟告警,见危授命,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清-张廷玉等--《明史·刘可训传》:初无守土责,因奉命录囚,而乃见危授命,解围成都。
现代-姚雪垠-六卷五章-《李自成》:我可以见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国家大局何?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三章-《李自成》:象升身为朝廷大臣,何能违背圣旨,擅自移军就食?见危授命,死而无憾!
西晋-陈寿-四四-《三国志·姜维传》: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东晋-殷仲文--《罪衅解尚书表》:至如微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亡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造句
jiàn wēi shòu mìng
1、慨自烽烟告警,见危授命,而尽力王事者,有几人哉!
2、南京路整天见危授命,热闹非凡。
3、为了抗洪抢险,他愿见危授命。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5、南京路整天见危授命,热闹非凡。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能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8、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能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接龙
命若悬丝 丝丝入扣 扣人心弦 弦无虚发 发硎新试 试才录用 用心良苦 苦不可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jiàn wēi shòu mìng
1、[见危致命]jiàn wēi zhì mìng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