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要道
拼音
zhì dé yào dà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dé的字 拼音为yào的字 拼音为dào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de的字 拼音为yao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基础解释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 敏 ( 田敏 )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 , 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 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 章炳麟 《检论·商鞅》:“昔者, 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详细解释
- 【解释】: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 敏 ( 田敏 )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 , 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 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 章炳麟 《检论·商鞅》:“昔者, 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按字解释
至:极,最。
德:道德。
要:精要。
道:道理。
词典解释
至德要道-中华成语大词典至德要道
【拼音】:zhì dé yào dào
解释
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示例
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弗踣焉。”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至德要道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唐玄宗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疏:“言先代圣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约之道,以顺天下人心而教化之。”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经遗从诲,从诲谢曰:‘予之所识不过《孝经》十八章尔。’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
●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出处
引证
东汉-班固等--《汉书·王莽传上》:寻旧本道,遵术重古,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祖考嘉享。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高郢传》:陛下之营作,臣窃惑之。若以为功,则天覆地载,阴施阳化,未曾有为也。若以为名,则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未曾有待也。
清-夏敬渠-一〇回-《野叟曝言》:如彼至德要道,自有鬼神呵护,不须禁也。
近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故事
东汉-班固等--《汉书·王莽传上》:寻旧本道,遵术重古,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祖考嘉享。
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高郢传》:陛下之营作,臣窃惑之。若以为功,则天覆地载,阴施阳化,未曾有为也。若以为名,则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未曾有待也。
清-夏敬渠-一〇回-《野叟曝言》:如彼至德要道,自有鬼神呵护,不须禁也。
近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造句
zhì dé yào dào
1、“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