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
拼音
sǒng rén tīng wé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ǒng的字 拼音为rén的字 拼音为tīng的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song的字 拼音为ren的字 拼音为ting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基础解释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详细解释
- 【解释】: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 【示例】: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刘随州别严士元诗》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耸:惊动。
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
听闻:所听到的事情。
词典解释
耸人听闻-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聳人聽聞
耸人听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聳人聽聞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引证
现代-欧阳山-二六-《三家巷》:他一听情形,就知道这个案子不会构成什么耸人听闻的案件。
现代-马识途--《夜谭十记·娶妾记》:这当然更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消息,也在这个山城嗡嗡地响过一阵,后来也不见提起了。
清-夏敬渠-三五回-《野叟曝言》: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皇上加以极刑,天下后世有不啧啧叹羡称为忠臣者哉!
现代-张爱玲--《更衣记》: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清-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现代-周而复-第三部三八-《上海的早晨》:过去,我可闹不清楚,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真是耸人听闻。
故事
现代-欧阳山-二六-《三家巷》:他一听情形,就知道这个案子不会构成什么耸人听闻的案件。
现代-马识途--《夜谭十记·娶妾记》:这当然更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消息,也在这个山城嗡嗡地响过一阵,后来也不见提起了。
清-夏敬渠-三五回-《野叟曝言》:比着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皇上加以极刑,天下后世有不啧啧叹羡称为忠臣者哉!
现代-张爱玲--《更衣记》: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首疏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清-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现代-周而复-第三部三八-《上海的早晨》:过去,我可闹不清楚,现在才了解一贯道的丑恶内幕,真是耸人听闻。
造句
sǒng rén tīng wén
1、这种人专爱传播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
2、多麽耸人听闻的事!具备连续剧的一切要素。
接龙
闻名不如见面 面不改色 色色俱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组词
近义词
sǒng rén tīng wén
1、[危言耸听]wēi yán sǒng tīng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2、[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3、[骇人闻听]hài rén wén tīng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同“骇人听闻”。
反义词
sǒng rén tīng wén
1、[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2、[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