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
拼音
dān shí hú jiā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ān的字 拼音为sì的字 拼音为hú的字 拼音为jiāng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 拼音为si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jiang的字基础解释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详细解释
-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示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按字解释
箪:古代盛饭的圆竹器。
食:食物。
壶:一种有把儿有嘴的容器,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
浆:汤。
词典解释
箪食壶浆-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簞食壺漿
箪食壶浆-汉语大词典箪食壶浆1.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亦省作“箪壶”。
●林景行《听永见视新篇次韵却答》:“我吟匪箪壶,何以迎王师。”
2.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孔子家语·致思》:“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摺:“箪食壶浆,不堪管待,聊表芹意。”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引证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十一回-《三国演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宋-田锡--《御试不阵而成功赋》:是知王者之取天下也,泽普群动,恩流九围,道德为城池之固,忠信为甲胄之威,所以箪食壶浆迓王师而自速,靡旗乱辙望圣德以如归,宜乎?
明-吴承恩-九六回-《西游记》:行至十里长亭,又设着箪食壶浆,擎杯把盏,相饮而别。
现代-郁达夫-一六-《她是一个弱女子》:革命军到处,百姓箪食壶浆,欢迎唯恐不及。
现代-姚雪垠-二卷三十六章-《李自成》:义旗所指,必然望风响应,箪食壶浆相迎。
现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二次北伐,连升三级》:在炎夏酷暑中体力虽稍疲劳,而沿途民众对我革命军莫不箪食壶浆,翘首以迎,精神特别旺盛。
故事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十一回-《三国演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宋-田锡--《御试不阵而成功赋》:是知王者之取天下也,泽普群动,恩流九围,道德为城池之固,忠信为甲胄之威,所以箪食壶浆迓王师而自速,靡旗乱辙望圣德以如归,宜乎?
明-吴承恩-九六回-《西游记》:行至十里长亭,又设着箪食壶浆,擎杯把盏,相饮而别。
现代-郁达夫-一六-《她是一个弱女子》:革命军到处,百姓箪食壶浆,欢迎唯恐不及。
现代-姚雪垠-二卷三十六章-《李自成》:义旗所指,必然望风响应,箪食壶浆相迎。
现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二次北伐,连升三级》:在炎夏酷暑中体力虽稍疲劳,而沿途民众对我革命军莫不箪食壶浆,翘首以迎,精神特别旺盛。
造句
dān shí hú jiāng
1、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箪食壶浆来欢迎。
2、曹操引得胜之兵回来后,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表示欢迎。
接龙
浆水不交 交淡若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dān shí hú jiāng
1、[壶浆箪食]hú jiāng dān sh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壺漿 ”。
2、[壶浆塞道]hú jiāng sāi dào
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3、[食箪浆壶]shí dān jiāng hú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