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浆箪食
拼音
hú jiāng dān sh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ú的字 拼音为jiāng的字 拼音为dān的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jiang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壺漿 ”。详细解释
- 【解释】: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革車近次,師營 商牧 ,華夷士女,冠蓋相望,扶老攜幼,一旦雲集,壺漿塞野,簞食盈塗。” 宋 苏轼 《新渠诗》叙:“予方爲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争先恐後壺漿簞食以迎之。”参见“ 簞食壺漿 ”。
按字解释
壶:盛酒浆或粮食的器皿。
浆:汤。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食:食物。
词典解释
壶浆箪食-中华成语大词典壶浆箪食
【拼音】:hú jiāng dān shí
解释
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出处
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示例
军队所过地方,真能秋毫无犯,则民必争先恐后~以迎之。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
近义词
箪食壶浆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壶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革车近次,师营商牧,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箪食盈涂。”
●宋苏轼《新渠诗》叙:“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军队所过地方,真能秋毫无犯,则民必争先恐后壶浆箪食以迎之。”
参见“箪食壶浆”。
出处
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引证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革车近次,师营商牧,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箪食盈涂。
宋-苏轼--《新渠诗》: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现代-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军队所过地方,真能秋毫无犯,则民必争先恐后壶浆箪食以迎之。
故事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革车近次,师营商牧,华夷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云集,壶浆塞野,箪食盈涂。
宋-苏轼--《新渠诗》: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现代-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军队所过地方,真能秋毫无犯,则民必争先恐后壶浆箪食以迎之。
造句
接龙
食指大动 动静有法 法力无边 边尘不惊 惊喜交集 集矢之的 的的确确 确凿不移 移的就箭 箭在弦上 上下交困 困兽犹斗 斗志昂扬 扬长而去 去住两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组词
近义词
hú jiāng dān shí
1、[箪食壶浆]dān shí hú jiāng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