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牛无全
拼音
mù niú wú qu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niú的字 拼音为wú的字 拼音为quán的字 拼音为mu的字 拼音为niu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quan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出自】:《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示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按字解释
目:眼睛。
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无全:没有完整的。
词典解释
目牛无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目牛無全
目牛无全-汉语大词典目牛无全《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明宋濂《演连珠》:“盖闻民既大安则乐世如砥,策能戡乱则目牛无全。”
参见“目无全牛”。
出处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引证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明-宋濂--《演连珠》:盖闻民既大安则乐世如砥,策能戡乱则目牛无全。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故事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明-宋濂--《演连珠》:盖闻民既大安则乐世如砥,策能戡乱则目牛无全。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造句
mù niú wú quán
1、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接龙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mù niú wú quán
1、[游刃有余]yóu rèn yǒu yú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2、[目无全牛]mù wú quán niú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