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
拼音
bì笔顺
𠃍 一 丿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丨 一 丨 一“辟”左右紧靠;“尸”头部与“口”大小相当;“辛”下竖对上点。“土”短竖居中,下横宜长。
同音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bi的字基础解释
1.墙:~报。~灯。家徒四~。铜墙铁~。 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 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峭~。 4.壁垒:坚~清野。 5.二十八宿之一。详细解释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
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军营;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陡峭的山崖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边,面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又如:壁厢(边,旁)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壁-中華語文大辭典壁ㄅ丨ˋbì1.牆。[例]牆~|~畫|家徒四~|銅牆鐵~。2.中空物體上作用像牆的部分。[例]爐~|井~|胃~|細胞~。3.險峻陡直的山石。[例]峭~|絕~。4.軍隊駐守的營壘。[例]堅~清野|~壘分明。5.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參見【二十八星宿】。6.姓。
壁-中華大字典1、壁讀音:必歷切,音繴,錫韻。釋文:
❶垣也。見《說文》。
❷辟也。所以辟禦風寒也。見《釋名釋宮室》。
❸軍壘也。《漢書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奪之軍。
❹山之斗絕處。《隋書豆盧勣傳》:其山絕~千尋。由來乏水。
❺二十八宿之一。今秋分節子正初刻九分之中星。
❻赤~。地名。《晉書元帝紀》:劉曜僭稱皇帝於赤~。〔在今山西河津縣北〕。
〔又〕:山名。《後漢獻帝紀》:建安十三年。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在今湖北漢川縣西。又赤鼻山一名赤~山。卽東坡作賦之處。在今湖北黃岡縣西北一里〕。
❼犂~。犂之一事也。《耒耜經》:冶金而爲之者曰犂~。覆墢者也。形下圓。廣長皆尺。微橢。草之生必布于墢。不覆之。則無以絕其本根。故鑱引而居下。~偃而居上。
❽姓也。《古今姓氏書辯證》:齊~司徒之後爲氏。
2、廦讀音:匹辟切,音僻,必益切,音璧,陌韻。釋文:牆也。見《說文》。《段注》:與土部之壁音義同。
3、廦讀音:必歷切,音鼊,鍚韻。釋文:室屋也。見《廣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ì
1、[壁虎]bì hǔ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2、[墙壁]qiáng bì
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
3、[壁纸]bì zhǐ
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或保护用的纸。也叫墙纸。
4、[绝壁]jué bì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悬崖~。
5、[悬崖峭壁]xuán yá qiào bì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6、[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ě
也说空室清野。加强工事,使堡垒坚固;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消耗力量,无所获取。《晋书·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 壁:营垒。
7、[隔壁]gé bì
左右相毗连的屋子或人家:左~。去~串门。
8、[面壁]miàn bì
1.脸对着墙,指对事情不介意或无所用心。 2.佛教指脸对着墙静坐默念。南北朝时印度僧达摩来华,据传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潜心修道。后来用“面壁”指专心于学业。 3.旧时一种体罚,脸对着墙站着。
9、[壁画]bì huà
画在建筑物墙壁或天花板上的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有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等多种。可以表现特定的题材,也可以只起装饰作用。
10、[壁垒]bì lěi
1.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 2.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两种观点~分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
11、[戈壁]gē bì
蒙语音译词。难生草木的土地。指一种地面几乎全被砾石所覆盖的沙漠。
12、[壁挂]bì guà
挂在墙壁上的装饰物:毛织~。印染~。木雕~。
13、[碰壁]pèng bì
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到处~。
14、[峭壁]qiào bì
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
15、[石壁]shí bì
有相当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悬垂的悬崖或峭壁。
16、[岩壁]yán bì
像墙壁一样陡峭的岩石。
17、[壁炉]bì lú
一种镶入墙体并有一边朝向室内的固定取暖炉。其烟道多设于建筑物墙体内,烟雾由屋顶烟囱排出。常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多见于寒冷地带的居住建筑中。
18、[破壁]pò bì
1.破损颓坏的墙壁破壁残垣。 2.破开墙壁。比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面壁十年图破壁。
19、[崖壁]yá bì
山崖的陡立面。
20、[壁灯]bì dēng
装置在墙壁上的灯:一盏~。
21、[断壁]duàn bì
断裂坍塌或部分倒塌的墙壁。
22、[影壁]yǐng bì
1.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上面像屋脊。 2.照壁。 3.指塑有各种形象的墙壁。
23、[壁柜]bì guì
壁橱。
24、[照壁]zhào bì
也叫照墙、照壁墙。大门外对着大门的做屏蔽用的墙壁。参见〔影壁〕
25、[壁立]bì lì
(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千仞。~的山峰。
26、[壁橱]bì chú
墙体上留出空间而成的橱。也叫壁柜。
27、[画壁]huà bì
1.在壁上作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以明著旧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吴书》:“﹝ 雍 族人 悌 ﹞父以寿终,悌 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闋而卒。”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倘遇旗亭歌者,不能不画壁也。” 2.绘有图画的墙壁。北周 庾信《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唐 温庭筠《生禖屏风歌》:“画壁阴森九子堂,阶前细月铺花影。”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大觉寺》词:“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3.指绘在壁上的画。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相国寺 旧画壁乃 高益 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商喜画》:“京师外城西南隅 圣安寺,寺殿有 商喜 画壁。”何其芳《画梦录·独语》:“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参见“壁画”。 4.在壁上划记号。《新唐书·顺宗十一女传》:“永贞 元年,﹝ 汉阳公主 ﹞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詡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28、[山壁]shān bì
陡立似壁的山崖。
29、[壁龛]bì kān
安置在墙壁内的小阁子。
30、[陡壁]dǒu bì
像墙壁那样直立的岸或山崖:~悬崖。
31、[板壁]bǎn bì
分隔房间的木板墙。
32、[壁报]bì bào
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也叫墙报。
33、[壁毯]bì tǎn
挂在墙上作为装饰用的毯子。
34、[东壁]dōng bì
1.室东侧的墙壁下。 2.指东壁上。 3.指东隔壁的房屋。 4.东边。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35、[壁饰]bì shì
墙壁上的装饰物。
36、[护壁]hù bì
墙裙。
37、[玉壁]yù bì
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38、[壁花]bì huā
舞会或聚会中,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男生或女生。
39、[灵壁]líng bì
1.亦作“灵璧”。地名。 2.即灵壁石。
40、[体壁]tǐ bì
一些生物体躯最外层的组织,主要是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