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塞耳
拼音
chuí tóu sāi ěr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tóu的字 拼音为sāi的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 拼音为tou的字 拼音为sai的字 拼音为er的字基础解释
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详细解释
- 【解释】: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出自】:《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 【示例】: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按字解释
垂:东西一头挂下。
头: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
塞:堵,填满空隙。
耳: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词典解释
垂头塞耳-中华成语大词典垂头塞耳
【拼音】:chuí tóu sāi ěr
解释
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出处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示例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垂头塞耳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出处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引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晋-傅玄--《秦女休行》: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故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晋-傅玄--《秦女休行》: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
造句
chuí tóu sāi ěr
1、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