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洽闻
拼音
bó wù qià wé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wù的字 拼音为qià的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qia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基础解释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详细解释
- 【解释】: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出自】:《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示例】:周吉甫晖,~,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按字解释
博物:博识多知,能通晓很多事物。
洽:广博,周遍。
闻:听见的事情,消息。
词典解释
博物洽闻-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博物洽聞
博物洽闻-中华成语大词典博物洽闻
【拼音】:bó wù qià wén
解释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示例
周吉甫晖,~,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近义词
见多识广
反义词
孤陋寡闻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英文
knowledgeable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引证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现代-鲁迅-第五篇-《中国小说史略》:华既通图纬,又多览方伎书,能识灾祥异物,故有博物洽闻之称,然亦遂多附会之说。
清-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雷峰塔考略》:而明张岱《西湖梦寻》卷四曰:“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此言明塔毁年代,陶庵博物洽闻,所言自可徵信。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赞》: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博物洽闻,儒者所尚已。
明-周楫-卷三二-《西湖二集》:晋朝尚书张华,字茂先,性好读书,徙居之时,载书三十乘。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唐-房玄龄-三六-《晋书·张华传》: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故事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现代-鲁迅-第五篇-《中国小说史略》:华既通图纬,又多览方伎书,能识灾祥异物,故有博物洽闻之称,然亦遂多附会之说。
清-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雷峰塔考略》:而明张岱《西湖梦寻》卷四曰:“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在此言明塔毁年代,陶庵博物洽闻,所言自可徵信。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赞》: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博物洽闻,儒者所尚已。
明-周楫-卷三二-《西湖二集》:晋朝尚书张华,字茂先,性好读书,徙居之时,载书三十乘。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唐-房玄龄-三六-《晋书·张华传》: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造句
bó wù qià wén
1、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接龙
闻名不如见面 面不改色 色色俱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 白发苍苍 苍蝇见血 血肉横飞 飞蛾扑火 火烧眉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组词
近义词
bó wù qià wén
1、[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2、[博物多闻]bó wù duō wén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反义词
bó wù qià wén
1、[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