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鹞北鹰
拼音
nán yào běi yī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án的字 拼音为yào的字 拼音为běi的字 拼音为yīng的字 拼音为nan的字 拼音为yao的字 拼音为bei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基础解释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详细解释
- 【解释】: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 【出自】:《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按字解释
南:南部地区,在我国通常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鹞:鸟,种类较多。我国常见的白尾鹞生活在水边或沼泽地带,是猛禽,捕食鼠类、小鸟等。
北:北部地区,在我国通常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
鹰:鸟,上嘴呈钩状,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是猛禽,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种类很多,如苍鹰、雀鹰、老鹰等。
词典解释
南鹞北鹰-中华成语大词典南鹞北鹰
【拼音】:nán yào běi yīng
解释
鹞、鹰:两种猛禽。在南为鹞子,在北为老鹰。比喻性格严峻的人。
出处
《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性格刚直严峻的人
成语故事
晋武帝时期,御史大夫崔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著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同:南鷂北鷹
出处
《晋书·崔洪传》:“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引证
宋-吕南公--《和酬道先高秋见寄之句》诗:南鹞北鹰方得志,更谁迂阔问哀鸿。
清-俞樾--《余端卿六十寿序》:自汉以来,吏治皆以武健严酷为能,南鹞北鹰,相望史策。
故事
宋-吕南公--《和酬道先高秋见寄之句》诗:南鹞北鹰方得志,更谁迂阔问哀鸿。
清-俞樾--《余端卿六十寿序》:自汉以来,吏治皆以武健严酷为能,南鹞北鹰,相望史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