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围五攻
拼音
shí wéi wǔ g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í的字 拼音为wéi的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基础解释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详细解释
- 【解释】: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 【出自】:《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按字解释
十围: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
五:谓五倍。
攻:攻击;进攻。与“守”相对。
词典解释
十围五攻-中华成语大词典十围五攻
【拼音】:shí wén wǔ gōng
解释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出处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示例
兵书之法,~,敌则能战。 ★《后汉书·袁绍传上》
近义词
什围伍攻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十围五攻《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后汉书·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李贤注:“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
出处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引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上》: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唐-卢说--《授李思敬马殷湖南节度使制》:具官马殷,夙彰奇节,素挺英才,究六韬三略之微,得十围五攻之要。
清-谈迁--《国榷·六五·隆庆二年六月丁未》:(俞大猷曰)今天下一家,贼子弄兵,命将征讨,堂堂正正,十围五攻,剪绝枝根而后已。
故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上》: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唐-卢说--《授李思敬马殷湖南节度使制》:具官马殷,夙彰奇节,素挺英才,究六韬三略之微,得十围五攻之要。
清-谈迁--《国榷·六五·隆庆二年六月丁未》:(俞大猷曰)今天下一家,贼子弄兵,命将征讨,堂堂正正,十围五攻,剪绝枝根而后已。
造句
接龙
攻心为上 上下交困 困兽犹斗 斗志昂扬 扬长而去 去住两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组词
近义词
shí wéi wǔ gōng
1、[什围伍攻]shí wéi wǔ gōng
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参见“十围五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