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钵催诗
拼音
jī bō cuī sh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bō的字 拼音为cuī的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bo的字 拼音为cu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详细解释
- 【解释】: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限时成诗
按字解释
击:打;敲打。
钵:盛饭、菜等的器具。
催: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词典解释
击钵催诗-汉语大词典击钵催诗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
后以“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亦省作“击钵”。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吴与越,行酒赋诗听击钵。”
●清赵翼《自鸣钟》诗:“投签常恐就睡酣,击钵不怕催诗恶。”
击钵催诗
【拼音】:jī bō cuī shī
解释
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示例
我们偶尔也玩~的游戏。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限时成诗
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齐竟陵王萧子良常于夜间邀文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萧文琰认为这不是难事,就与丘令楷、江洪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就做成一首诗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引证
明-李濂-诗之六-《雪夜追和东坡韵十首》:枯肠搜索入毫纤,击钵催诗酒令严。
近代-文康-第37回-《儿女英雄传》: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故事
明-李濂-诗之六-《雪夜追和东坡韵十首》:枯肠搜索入毫纤,击钵催诗酒令严。
近代-文康-第37回-《儿女英雄传》: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