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草木
拼音
bā gōng cǎo m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ā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cǎo的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ba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cao的字 拼音为mu的字基础解释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八公:山名。八公山。
草木: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词典解释
八公草木-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八公草木
【出典】 《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人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同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苻)融等攻陷寿春……(梁)成频败王师。晋遣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豫州刺史桓伊、辅国谢琰等水陆七万,相继距融。……谢石等以既败梁成,水陆继进。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初,朝廷闻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助于钟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之见草木状人,若有力焉。”参见“儿辈平戎”条。
【释义】 八公山位于淝水北岸,在今安徽淮南市西。东晋时,前秦苻坚帅大军南进,遭到晋将谢石等抗击,大败于淝水,心惊胆战,北望八公山,将山上草木误认作晋军。后世诗词常用此典咏激战克敌,也借以咏有关的人和地。
【例句】 但淝河洛涧,此事偶然谐。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王质《八声甘州·读谢安石传》1647)作者读谢安(安石)传而追怀其人。词中引谢安派遣谢石、谢玄抗击苻坚军,败之于淝水事,抒发敬仰之情。
八公草木
【拼音】:bā gōng cǎo mù
解释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
这事让我有~的余悸。
近义词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出处
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引证
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清-方浚师--《蕉轩随录》:乱排场不让人,风头衔众口诬,薰莸杂处心良苦。八公草木新烽火,六代江山旧画图,一卷朝和暮。
故事
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清-方浚师--《蕉轩随录》:乱排场不让人,风头衔众口诬,薰莸杂处心良苦。八公草木新烽火,六代江山旧画图,一卷朝和暮。
造句
接龙
木已成舟 舟中敌国 国步艰难 难上加难 难乎其难 难乎为情 情不自禁 禁网疏阔 阔论高谈 谈笑风生 生财有道 道貌岸然 然荻读书 书不尽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组词
近义词
bā gōng cǎo mù
1、[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