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河后海
拼音
xiān hé hòu hǎ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iān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hòu的字 拼音为hǎi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 拼音为hai的字基础解释
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详细解释
- 【解释】: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 【出自】:《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按字解释
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
河:地球表面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水道。
后:时间或位置在后的。
海:百川会聚之处。
词典解释
先河后海-汉语大词典先河后海谓分清源流。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大毛公之诗其源出于子夏,郑康成本之而为笺,孔颖达因之而为正义,乃文庙从祀有小毛公苌而无大毛公亨,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
参见“先河”。
先河后海
【拼音】:xiān hé hòu hǎi
解释
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出处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示例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非~之义,宜增入者。”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引证
宋-刘辰翁--《王氏族谱序》:士大夫数世忘祖,闻遥遥以掩口,独先河后海,跋涉不坠。
明-戴澳--《署县郡别驾蒋公兴学记》:而悠悠者徒委于经费不载额征,右文无当考课,则先河后海之意,岂至今日遂不可问乎?
近代-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汪洵(其一九)》:鄙意务本之学,先河后海,则主博不若主精,执事亦有另选文录之说,与杏公之意相同,似宜先从此事做起。
清-钱谦益-六三-《牧斋初学集》:本朝称江西士大夫家法,先河后海,必归本于公。
清-赵怀玉--《花间集序》:是集之出,使读者知词之源在是,即因是而返之大雅不难,则于订讹举坠之中,寓一变至道之义,非徒在词学为先河后海也。
清-陈康祺-卷九-《郎潜纪闻》:大毛公之诗其源出于子夏,郑康成本之而为笺,孔颖达因之而为正义,乃文庙从祀有小毛公 苌而无大毛公亨,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
故事
宋-刘辰翁--《王氏族谱序》:士大夫数世忘祖,闻遥遥以掩口,独先河后海,跋涉不坠。
明-戴澳--《署县郡别驾蒋公兴学记》:而悠悠者徒委于经费不载额征,右文无当考课,则先河后海之意,岂至今日遂不可问乎?
近代-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汪洵(其一九)》:鄙意务本之学,先河后海,则主博不若主精,执事亦有另选文录之说,与杏公之意相同,似宜先从此事做起。
清-钱谦益-六三-《牧斋初学集》:本朝称江西士大夫家法,先河后海,必归本于公。
清-赵怀玉--《花间集序》:是集之出,使读者知词之源在是,即因是而返之大雅不难,则于订讹举坠之中,寓一变至道之义,非徒在词学为先河后海也。
清-陈康祺-卷九-《郎潜纪闻》:大毛公之诗其源出于子夏,郑康成本之而为笺,孔颖达因之而为正义,乃文庙从祀有小毛公 苌而无大毛公亨,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