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
拼音
shū shēng láng lá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láng的字 拼音为láng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lang的字 拼音为lang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详细解释
-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按字解释
书:装订成册的著作。
声:声音。
琅琅:读书的声音。
词典解释
书声琅琅-中华成语大词典书声琅琅
【拼音】:shū shēng láng láng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
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示例
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近义词
书声朗朗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同:書聲琅琅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引证
宋-陆游--《枕上感怀》:五更揽辔山路长,老夫诵书声琅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李汝珍-第二三回-《镜花缘》: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故事
宋-陆游--《枕上感怀》:五更揽辔山路长,老夫诵书声琅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李汝珍-第二三回-《镜花缘》: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造句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1、转过山去,看到一座漂亮的房舍,里面传出书声琅琅,噢,原来是一座学校。
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书声琅琅。
3、走进职教科技园,环境宜人,书声琅琅,花红树绿,心旷神怡。
4、山坡上,草堂中,窗外翠竹摆动,屋内书声琅琅。
5、学校这时早已传来了书声琅琅的读书声,把整个校园变得那么的神圣。
6、一大早,私塾里书声琅琅,一个少女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和一群小孩一起学习千字文。
接龙
琅琅上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文并茂 茂林修竹 竹篮打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1、[琅琅上口]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2、[书声朗朗]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