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

笔顺

丿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大~灭亲。~不容辞。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演。 3.情谊:情~。忘恩负~。 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父。~女。 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6.姓。 7.意义;道理:字~。定~。微言大~。

详细解释

〈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3.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4.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词义

  5. 理 。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形〉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2.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3.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4.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5. 假的 。

    如:义杖;义肢

  6. 另见 y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义-汉语大词典

义(I)yi
〡ˋ
〔《广韵》宜寄切,去置,疑。〕
亦作“羛”。亦作“羛”。
1.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
●《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韩非子·忠孝》:“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
2.指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汉书·田叔传》:“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义不伤先人名。’”
●《明史·于谦传》:“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
3.认为合乎正义或道德规范而加以称许。
●《史记·刺客列传》:“于是襄子大义之。”
●宋叶适《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诸番义公之为。”
4.理应。
●《易·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需》“附考”:“《易传》常以义为宜。义、宜古通用。《旅·象传》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释文》:‘一本作宜其焚也。’此本书义、宜通用之证。”
5.适应,顺应。
●《墨子·节葬下》:“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6.名分。
●《商君书·君臣》:“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秩,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也。”
●《史记·李斯列传》:“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
7.善良。亦指善良的行为。
●《书·皋陶谟》:“彊而义。”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义,善也。谓性发彊而又良善也。”
●康有为《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将抑人以下达,则人争向下流而为恶。”
8.意义;道理。
●《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谷梁传·昭公四年》:“《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
●汉王充《论衡·程材》:“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
9.引申为用意。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文馆》:“悉择当世聪明魁垒之士,其义非独使之寻文字,窥笔墨也。”
10.恩义;情谊。
●唐元稹《莺莺传》:“及荐寝席,义盛情深。”
11.指保持恩义、情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
12.谓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如:义仓,义田;义演。
13.名义上的;假的。如:义父,义儿;义齿,义肢。
14.语首助词,无义。
●《书·大诰》:“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义,助语词。”
15.太平天国爵名之一。
●太平天国洪秀全《改定天历诏》:“朕诏……六部、义、主、佐将、内外各省众官将兵知之。”
16.通“议”。
●《战国策·东周策》:“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
●《韩非子·扬权》:“上不与义之,使独为之。”
●王先慎集解:“义,读为议。”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高帝与吕后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义。”
●《史记·吕太后本纪》及《汉书·高后纪》皆作“议”。
17.通“俄”。奸邪。
●《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
●《书·吕刑》:“鸱义奸宄。”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引王念孙曰:“《立政》曰:‘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义,与俄同,邪也。言夏先王谋勉用大顺之德,然后居贤人于官而任之,则三宅皆无倾邪之民也。《吕刑》曰:‘鸱义奸宄,夺攘矫虔。’义字亦是倾邪之意。”
●《左传·文公十八年》:“掩义隐贼。”
●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掩义与隐贼一律。掩犹隐也,义犹贼也……义也,贼也,皆不善之事,故掩盖之,隐蔽之也。学者但知义为仁义之义,而不知古书义字有作奸邪解者。”
参见“义民”。
18.通“峨”。参见“义然”。
19.姓。
●汉有义纵。见《汉书》本传。
义(II)yi
〡ˊ
〔《集韵》鱼羁切,平支,疑。〕
“仪”的古字。
1.仪容;状貌。
●《逸周书·籴匡》:“服美义淫。”
●俞樾《群经平议·周书》:“义,当读为仪。《周官·肆师》注曰:‘古书仪但为义。’是其证也。仪淫者,威仪盛也,故与服美并举。”
●《汉书·高帝纪下》:“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行、状、年纪也。”
2.仪制;法度。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孔颖达疏:“朝以正班爵之等义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引王念孙曰:“义,读为仪。正义曰:‘朝以正班爵之等义。’等义,即等仪。孔读得之……旧本《北堂书钞·礼仪部二》引此正作仪。”
●《晏子春秋·外篇上一》:“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外篇》:“此义字非仁义之义,乃礼仪之仪。《周官·大司徒》:‘以仪辨等,则民不越。’郑注曰:‘仪,谓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之属。’故曰:‘不敢乱者,长礼仪也。’古书仁义字本作谊,礼仪字本作义。”

义-辞源3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义气]yì qi

1.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讲~。~凛然。 2.有这种气概或感情:你看他多么慷慨,多么~。

2、[情义]qíng yì

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姐姐待他很有~。

3、[定义]dìng yì

1.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2.下定义。

4、[见义勇为]jiàn yì yǒng wéi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5、[意义]yì yì

1.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2.价值;作用:积极的~。探讨人生的~。一部富有教育~的影片。

6、[名义]míng yì

1.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这件事是以我个人的~做的,与其他人无关。 2.表面上;形式上(后面多带“上”字):她~上是总管,实际上却什么都不管。

7、[主义]zhǔ yì

1.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理论和主张:马克思列宁~。达尔文~。 2.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体系:社会~。资本~。 3.表示某种思想、品质、作风等:集体~。革命英雄~。主观~。

8、[义务]yì wù

1.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例如服兵役(跟“权利”相对)。 2.道德上应尽的责任:我们有~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3.属性词。不要报酬的:~劳动。~演出。

9、[含义]hán yì

(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深奥。也作涵义。

10、[广义]guǎng yì

范围较宽的定义(跟“狭义”相对):~的杂文也可以包括小品文在内。

11、[义工]yì gōng

1.自愿参加的无报酬的公益性工作:学生们在居委会干部指导下从事~。 2.从事义工的人:退休后他到福利院当起了~。

12、[起义]qǐ yì

1.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武装暴动:农民~。秋收~。 2.指非正义集团中的某部分武装力量或个人改变立场,投到正义方面来。

13、[义诊]yì zhěn

1.为了给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设门诊给人治病。 2.医生无报酬地给人治病。

14、[顺义]shùn yì

顺从正义。《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韦昭 注:“顺义,顺王义也。”《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孔 传:“以富资而能顺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荀子·强国》“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唐 杨倞 注:“不可不顺义。”

15、[演义]yǎn yì

1.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此剧是取书中若干章节加以编排贯串,~而成。 2.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

16、[释义]shì yì

1.解释词义或文义。 2.用来释义的文字。

17、[义卖]yì mài

为了给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出售物品,出售的物品往往是捐献的,售价一般比市价高。

18、[狭义]xiá yì

范围比较狭窄的定义(跟“广义”相对):~的文艺单指文学,广义的文艺兼指美术、音乐等。

19、[讲义]jiǎng yì

古指讲解经义之书。现泛指教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

20、[大义]dà yì

大道理:深明~。微言~。

21、[要义]yào yì

重要的内容或道理:阐明~。

22、[仗义]zhàng yì

1.主持正义:~执言。 2.讲义气:为人~。

23、[仁义]rén yì

〈口〉形容性情和顺善良

24、[同义]tóng yì

1.仁义或道义相同。 2.意义相同。 3.指同具义气者。

25、[兴义]xīng yì

1.崇尚道义。 2.犹起义。

26、[贬义]biǎn yì

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的意思或坏的意思:~词。这句话没有~。

27、[信义]xìn yì

信用和道义:不守~。

28、[教义]jiào yì

某一种宗教所信奉的道理。

29、[忠义]zhōng yì

1.忠诚,讲义气:~之士。 2.旧指忠臣义士:表彰~。

30、[词义]cí yì

词所表示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传统的语义学中只指词的词汇意义,即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意义。如“人”的词义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有些词除了概括意义外,还有感情、语体等附带意义。

31、[涵义]hán yì

同“含义”。

32、[义举]yì jǔ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而采取的行为。

33、[侠义]xiá yì

指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心肠。~行为。

34、[本义]běn yì

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如“年”的本义是指谷子熟,后来才引申演变为计时的单位。有时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赏识之意,如“这出戏唱红了”。

35、[奥义]ào yì

深奥的义理:探求五经~。

36、[疑义]yí yì

没有搞明白的含义;可疑之处。

37、[孝义]xiào yì

行孝重义。

38、[义勇]yì yǒng

为正义事业而勇于斗争的:~军。~之气。

39、[褒义]bāo yì

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的意思:~词。

40、[义齿]yì chǐ

镶的假牙。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义的反义词 义的近义词 义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义能组什么词
  • 义能组什么词语
  • 义可以组什么词
  • 义可以组什么词语
  • 义字可以组什么词
  • 义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义字能组什么词
  • 义字能组什么词语
  • 义字开头的成语
  • 义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