鬐
拼音:qí
释义:1.〈书〉马脖子上部的长毛。又叫马鬃、马鬣。2.鱼的背鳍;借指鱼。
组词
鼓鬐 鬐发 鬐毛 蹙鬐 鬐甲 龙鬐 鬐虹 鬐鬣 鬐刺 马鬐 凤臆龙鬐拼音
qí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一 𠃋 丶 丿 丿 丿 一 丨 一 丿 丿 乚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qí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马鬃,马颈上的长毛。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鬐 qí
❶馬頸上的長毛。
《尉繚子·制談》:
猶良驥騄駬之駃,彼駑馬~興角逐,何能紹吾氣哉?
❷通「鰭」。魚類的運動器官。
《莊子·外物》:
已而大魚食之……騖揚而奮~,白波若山,海水震蕩。
1、鬐讀音:渠伊切,音耆,支韻。釋文:
❶馬鬛也。見《說文新附》。
❷毛物漸落去之名。《方言》:~、尾稍盡也。
❸魚脊也。《儀禮士虞禮》:魚進~。
❹虹鬛亦曰~。《文選張衡賦》:瞰宛虹之長~。
2、䰇釋文:同曁。《佩觿辨證》:~、今家訓作曁。
3、覜釋文:鬐或字。見《龍龕手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í
1、[鬐毛]qí máo
马鬣。
2、[龙鬐]lóng qí
龙鬣。
3、[朱鬐]zhū qí
红色的鳍翅。借指红色的鱼。
4、[鬐甲]qí jiǎ
1.家畜外形部位名称,位于颈脊与背脊之间的隆突部位。以部分胸椎棘突为基础。通常从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家畜的“体高”。 2.鱼的鳍及鳞。
5、[骍鬐]xīng qí
赤色的马鬣。
6、[鳞鬐]lín qí
鱼的鳞片和背鳍。 清 方文 《品鱼·中品·鮠》诗:“柔滑无鳞鬐,平人嗜食之。” 清 李调元 《然犀志·赤鬃鱼》:“赤鬃鱼,《琼府志》云:鳞鬐皆浅红色,俗谓之红鱼,可作脯,出 儋州 昌化 者佳。”
7、[鬐刺]qí cì
鱼鳍硬骨顶端露出的刺。
8、[鼓鬐]gǔ qí
亦作“鼓鰭”。摆动鱼鳍。
9、[马鬐]mǎ qí
马鬃。
10、[鬐发]qí fā
形容又长又硬的头发。
11、[鬐虹]qí hóng
彩虹。
12、[猪鬐]zhū qí
猪鬃。
13、[鬐介]qí jiè
泛指水族动物。
14、[鬐鬣]qí liè
1.亦作“鬐鬛”。鱼、龙的脊鳍。 2.借指马。 3.兽畜的鬃毛。
15、[蹙鬐]cù qí
缩拢的鬃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