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拼音
qī笔顺
丶 丶 ㇀ 一 乚 一 丨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数目“七”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详细解释
“七”的大写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字书皆有之。——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柒-中華語文大辭典柒柒ㄑ丨qī1.「七」的大寫。[例]~仟元整。2.姓。
柒-中華大字典1、柒讀音:戚悉切,音七,質韻。釋文:
❶木名。《山海經西山經》:剛山多~木。《畢注》:當爲桼。
❷漆或字。《集韻》:漆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或作~。
❸俗借用爲七字。
2、漆讀音:戚悉切,音七,質韻。釋文:
❶水出右扶風杜陽岐山。東入渭。一曰入洛。一曰~城池也。見《說文》。《王注》:水經。~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於渭。注云。山海經曰。羭次之山。~水出焉。北流注于渭。蓋自北而南矣。尙書禹貢、太史公禹本紀、云。導渭水。東北至涇。又東過~沮。入于河。孔安國曰。~、沮、二水名矣。亦曰洛水也。出馮翊北。周太王去邠。度~。踰梁山。止岐下。故詩云。民之初生。自土沮~。又曰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是符禹貢本紀之說。詩地理考引段氏曰。~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詩~沮、入於渭之上流。書~沮、入於渭之下流。入洛、會洛入渭也。雍錄。~在沮東。洛在~沮東。~至華原而西合沮。~沮又東南至同州白水縣。乃合乎洛。而南流合渭。三水雖分。而白水縣溷爲一流。故孔安國班固皆指懷德入渭之水爲洛水。而曰洛卽~沮也。
〔按通訓定聲云。今~水出陝西西安府同官縣北高山。至耀州。合沮水。同入渭。古水道則出今邠州至鳳翔府入渭也。一曰入洛。禹貢導渭。又東過~沮。傳。二水名。亦曰洛水。此入洛之~沮。在涇東。與涇西者別。又按杜陽、今陝西麟遊縣。馮翊、今大荔縣。耀州、邠州直隸州。今皆改縣。鳳翔府、今裁府畱縣〕。
❷山名。又、谷名。《水經河水注》:湟水又東逕東亭北。東出~峽。山峽也。東流。右則~谷常溪注之。
❸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閭丘來奔。
〔注〕:在高平南平陽縣東北有~鄕。〔當今山東鄒縣境〕。
❹縣名。《漢書地理志》:右扶風~縣。〔當今陝西邠縣〕。
❺木名。《本草綱目》:許愼說文云。~本作桼。木汁可以䰍物。其字象水滴而下之形也。~樹人多種之。春分前移栽易成。有利。其身如柿。其葉如椿。以金州者爲佳。故世稱金~。人多以物亂之。保昇曰。~樹高二三丈餘。皮白。葉似椿。花似槐。其子似牛李子。木心黃。六月七月刻取滋汁。上等淸~。色黑如瑿。若玉石者好。黃嫩若蜂窠者不佳。宗奭曰。凡驗~。惟稀者以物醮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更有塗於乾竹上蔭之。速乾者。並佳。
❻黑色也。《周禮巾車》:~車藩蔽。
〔注〕:黑車也。
❼~灘。地名。《水經沔水注》:沔水又東爲~灘。新野郡山都縣、與順陽筑陽分界于斯灘矣。
〔按山都、今湖北襄陽縣。順陽、今河南淅川縣。筑陽、今湖北穀城縣〕。
❽石~。水肥也。《水經河水注》:博物志稱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池爲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
❾膠~。喩交誼之堅也。《史記蔡澤傳》:與有道之士爲膠~。
❿姓也。《古今姓氏書辨證》:出自古諸侯汪芒氏之君~姓。《校勘記》:古有~沈爲魯相。
〔又〕:~雕。複姓。孔子弟子~雕開。
3、漆讀音:千結切,音切,屑韻。釋文:~~。容也。自反也。見《禮記祭義》。
〔注〕:~~讀如朋友切切。自反猶言自修整也。
4、漆讀音:七四切,音次,寘韻。釋文:䰍或字。《集韻》:䰍。以~塗器。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