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nài

释义:1.见“褦襶”。〈书〉不懂事;不晓事。

组词

褦襶 褦襶子

拼音

nài

笔顺

丿 𠃋 𠃌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nài的字 拼音为nai的字

基础解释

〔~襶(dài)〕a.不懂事。b.一种遮太阳的斗笠。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褦-中華語文大辭典

褦褦ㄋㄞˋnài參見【褦襶】。

褦-漢語大字典


褦nài 《集韻》乃代切,去代泥。
〔褦襶〕1.斗笠。《正字通·衣部》:“褦,褦襶,避暑笠也。竹胎蒙以帛若涼繖簷,戴之以遮日。”清郝懿行《證俗文》卷二:“褦襶,《潛確類書》:‘即今暑月所戴涼笠,以青繒綴其襜而被日者也。’”引申为戴上斗笠。宋陸游《夏日》:“孤舟正作笭箵夢,九陌難隨褦襶忙。”明許三階《節俠記·俠晤》:“褦襶訪蘭英,下馬炎威失。”清全祖望《郭芥子墓志銘》:“雅信堪輿之學,窮冬行雪霰中,長夏褦襶烈日下,以探流泉夕陽之説。”2.比喻愚蠢、不晓事。《類篇·衣部》:“褦,褦襶,不曉事。”《字彙補·衣部》:“炎暑戴笠見人,必不曉事,故字書以此義釋之。”《古文苑·程曉〈嘲熱客〉》:“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只今褦襶子,觸熱到人家。”章樵注:“褦襶,音耐戴。言不爽豁也。”宋王安石《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經籍。”明孫傳庭《答東撫札》:“邊禍如此,誤國何人?比極壞難支,乃責之褦襶子曰:‘非爾不可。’區區一身不足惜,其如疆事何哉?”又喻失仪状。明許自昌《水滸記·剽劫》:“把青蚨幾貫易縹清,酩酊何辭褦襶行。”3.衣着厚重臃肿的样子。清虞兆隆《天香樓偶得》:“褦襶,衣厚貌。……今俗見人衣服粗厚者曰‘衲裰’,即此之譌耳。”清汪璐《宿遷舟中對雨》:“惺忪客枕গߥȝ急,褦襶雲衣撥不開。”又为笨拙。徐珂《清稗類鈔·經術類》:“張侯來江寧省其弟,在鎮江怡和躉船失足墮水死,蓋其目短視,軀幹龐碩,褦襶無比,黑夜登舟,故及於難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ài

1、[褦襶]nài dài

1.衣服粗重宽大不合身、不合时。比喻不晓事。 2.遮阳笠帽。用竹片做胎,蒙上布帛。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褦的反义词 褦的近义词 褦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褦能组什么词
  • 褦能组什么词语
  • 褦可以组什么词
  • 褦可以组什么词语
  • 褦字可以组什么词
  • 褦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褦字能组什么词
  • 褦字能组什么词语
  • 褦字开头的成语
  • 褦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