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拼音
chǔ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一 丨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chǔ的字 拼音为chu的字基础解释
姓。详细解释
〈名〉
姓
另见 zhǔ
〈动〉
把丝棉装入衣服
褚,一曰装衣。——《说文》
置荀罃褚中。——《左传·成公三年》
以锦装衣曰褚。——《汉书·南粤王传》注
褚,装衣也。——《玉篇》
储藏。通“贮”
取我衣冠而褚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名〉
丝绵衣服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又如:褚衣(绵衣)
囊,袋
有商人置诸褚中,展转入东林。——《南史》
又如:褚橐(褚囊。盛书的袋子)
古代棺饰名 。
如:褚堂(停尸场;灵堂);褚幕(古代棺饰名,覆盖在棺材上面的布幕)
另见 chǔ;zhě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褚-中華語文大辭典褚1ㄔㄨˇchǔ姓。褚2ㄔㄨˇchǔㄓㄨˇzhǔ1.用絲棉裝填衣服。2.絲棉絮的衣服。
褚-漢語大字典褚
《説文》:“褚,卒也。从衣,者聲。一曰製衣。”王筠句讀:“製,《玉篇》、《廣韻》皆作‘裝’,是也。”
(一)zhě 《集韻》止野切,上馬章。魚部。
古代对士兵的称呼。《方言》卷三:“楚東海之間,卒謂之弩父,或謂之褚。”郭璞注:“言衣赤也。褚音赭。”《説文·衣部》:“褚,卒也。”徐灝注箋:“卒謂之褚者,因其著赭衣而名之也。《周禮·司常》注云‘今亭長著絳衣’,即其義。”朱駿聲通訓定聲:“按:今兵役民壯,以絳緣衣,有題‘勇’‘壯’字樣,此其遺制。”
(二)zhǔ 《廣韻》知吕切,上語知。魚部。
(1)用丝绵装衣服。《急就篇》“襜褕袷複褶袴褌”唐顔師古注:“褚之以綿曰複。”《玉篇·衣部》:“褚,裝衣也。”也指丝绵衣服。《漢書·南粤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顔師古注:“以綿裝衣曰褚。上中下者,綿之多少厚薄之差也。”
(2)囊,袋。《集韻·語韻》:“褚,囊也。”《左傳·成公三年》:“荀罃之在楚也,鄭賈人將寘諸褚中以出。”《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南史·張孝秀傳》:“有商人置諸褚中,展轉入東林。”
(3)覆盖棺材的红色布幕。《禮記·檀弓上》:“褚幕丹質。”鄭玄注:“以丹布幕為褚,葬覆棺。”
(4)通“貯”。储藏。《左傳·襄公三十年》:“取我衣冠而褚之。”杜預注:“褚,畜也。”洪亮吉《春秋左傳詁》:“褚、貯,古字通。”《新唐書·儒學傳序》:“禄山之禍,兩京所藏,一為炎埃。官㬺私褚,喪脱幾盡。”宋陸游《跋東坡帖》:“不當獨私囊褚。”
(三)chǔ 《廣韻》丑吕切,上語徹。
姓。《通志·氏族略四》:“褚氏,即褚師氏。漢梁相褚大,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並以儒學稱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ǔ
1、[褚五]chǔ wǔ
见“褚伍”。
2、[殚褚]dān chǔ
谓倾囊。褚,囊。
3、[入褚]rù chǔ
春秋 时,晋 将 荀罃 被 楚 所俘,郑国 一位商人打算把 荀罃 藏在大口袋中带出 楚国。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 阴山,解鞍 澣海,既而师出已老,数亦终奇,不就结缨之功,无辞入褚之屈。”
4、[积褚]jī chǔ
聚蓄,聚积。
5、[褚师]chǔ shī
1.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吏。《左传·昭公二年》:“请以 印 为褚师。”杜预 注:“褚师,市官。” 2.复姓。春秋 卫 有 褚师声子。见《通志·氏族四》。
6、[欧褚]ōu chǔ
1.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与褚遂良的并称。 2.指欧褚的书体。
7、[缊褚]wēn chǔ
缊袍。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
8、[私褚]sī chǔ
私人储藏之物。褚,通“储”。
9、[巾褚]jīn chǔ
布囊。
10、[褚伍]chǔ wǔ
泛指军队;行伍。
11、[倾褚]qīng chǔ
犹倾囊,谓尽出所有。褚,囊袋。
12、[褚薛]chǔ xuē
初 唐 书法家 褚遂良、薛稷 的并称。
13、[虞褚]yú chǔ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与褚遂良。
14、[素锦褚]sù jǐn chǔ
用白锦做的屋形帷幕,古代贵族用以覆盖棺材。
zhǔ
1、[褚橐]zhǔ tuó
盛书的袋子。
2、[褚衣]zhǔ yī
绵衣。
3、[緼褚]yùn zhǔ
缊袍。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方薰《山静居诗话》十三引 清 杭世骏《喻偷儿》诗:“壶尊尚贮前村酒,緼褚纔离稚子身。”
4、[褚囊]zhǔ náng
即褚橐。
5、[褚幕]zhǔ mù
古代棺饰名,覆盖在棺材上面的布幕。
6、[褚小怀大]zhǔ xiǎo huái dà
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