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ì

释义:1.〈书〉烤。2.〈书〉熏陶。3.〈书〉烤熟的肉。4.〈书〉肴馔;菜肴。5.(Zhì)姓。

组词

炙烤 炙热 炙背 炙茶 炙啖 炙发 炙毂 炙肉 炙勃焦 炙地眠 炙毂过 无心炙 快炙背 脍炙人口 炙手可热 炙冰使燥 炙凤烹龙 炙肤皲足 炙鸡渍酒 炙手可得 残羹冷炙

拼音

zhì

笔顺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基础解释

1.烤:~肉。 2.比喻受熏陶、影响:亲~。 3.烤熟的肉:残杯冷~。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2. 同本义

    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说文》。按,炮当作灼。

    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颜氏家训》

    毋嘬炙。——《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

    以烹以炙。——《礼记·礼运》

    置匕首鱼炙之腹中。——《史记·刺客传》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诗·小雅·瓠叶》

    饮醇酒,炙肥牛。——《乐府诗集·西门行》

    又如:炙煿(烤爆。比喻受折磨);炙肉(烤肉);炙羊(烤羊肉);炙鼠(烤鼠);炙鱼(烧鱼)

  3. 烧灼人体

    翼侯炙。——《韩非子·难言》

    炙胡巫上林中。——《汉书·戾太子传》。注:“烧也。”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

    又如:炙面(烧灼面孔);炙灼(烧灼)

  4. 曝晒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与山巨源绝交书》

    又如:炙灼(曝晒);炙浪(烤人的热浪);炙阳(让太阳曝晒)

  5. 受熏陶

    久仰芳名,无由亲炙。——《红楼梦》

  6.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

    炙甘草八分。——《红楼梦》

〈名〉

  1. 烤熟的肉食

    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各处都是。——《官场现形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炙-中華語文大辭典

炙炙ㄓˋzhì1.烤。[例]烈日~人│~手可熱。2.烤熟的肉。[例]膾~人口│殘羹冷~。3.中藥製法,把藥材與汁液輔料同炒,使輔料滲入藥材中。[例]蜜~│~甘草。4.姓。

炙-中華大字典

1、炙讀音:之石切,音隻,陌韻。之夜切,音蔗,禡韻。《與灸不同》。釋文:
❶~肉也。从肉在火上。見《說文炙部》。
 〔按詩楚茨疏。~者、遠火之稱。禮記禮運。以亨以~。注。~、貫之火上。各本作炮肉。段玉裁依楚茨傳。改爲~肉〕。
❷燒也。《書泰誓》:焚~忠良。
❸薰~也。《孟子盡心》:而況於親~之者乎。
 〔注〕:親近而薰~之也。
❹熱也。見《玉篇》。
❺~鼠。螻蛄也。見《廣雅釋蟲》。
2、熫釋文:同炙。《顏氏家訓》:吳人以火旁作庶爲炙字。
3、咶釋文:炙籒文。見《說文》。
4、䏑讀音:之夜切,音蔗,禡韻。釋文:同炙。〔韓愈詩〕:萬牛臠~。
5、獽釋文:同炙。見《集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炙热]zhì rè

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的阳光。骄阳似火,大地~。

2、[炙烤]zhì kǎo

1.在火上烤。 2.曝晒过度。

3、[烤炙]kǎo zhì

烘烤;太阳强烈照射。

4、[亲炙]qīn zhì

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久仰大名,无由~。

5、[鱼炙]yú zhì

食品。烧烤的整鱼。

6、[食炙]shí zhì

食用烧烤的肉类。《左传·哀公十五年》:“召获 驾乘车,行爵食炙,奉 衞侯輒 来奔。”《南史·张融传》:“豫章王 大会宾僚,融 食炙。”

7、[炙毂]zhì gǔ

见“炙輠”。

8、[炙爨]zhì cuàn

指烧火。

9、[衔炙]xián zhì

一种烤炙鹅鸭等家禽的方法。

10、[鹅炙]é zhì

1.烤鹅;烧鹅。《南齐书·刘琎传》:“曅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 2.晋 刘毅 家在 京口,初酷贫,尝与朋友向 江州 刺史 庾悦 借东堂共射,悦 不许。众皆避去,唯 毅 留射如故。时 庾悦 食鹅,毅 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 又不答,毅 常衔之。毅 显贵后,对 悦 报复,悦 忿惧而死。事见《南史·庾悦传》、《晋书·刘毅传》。后遂以“鹅炙”为典实,指英雄或贵人尚未发迹。唐 李商隐《为盐州刺史奉举李孚判官状》:“京口 刘生,方思鹅炙;洛阳 苏子,已弊貂裘。”清 吴伟业《送纯祐兄之官确山》诗之一:“官从鹅炙贵,客向马蹄轻。”

11、[焚炙]fén zhì

1.烧烤。 2.烧灼。

12、[炙发]zhì fā

见“灸髮”。

13、[牛炙]niú zhì

烤牛肉。

14、[炙胾]zhì zì

烤肉。

15、[炙肉]zhì ròu

烤肉。《东观汉记·窦固传》:“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

16、[燔炙]fán zhì

1.烧与烤。亦泛指烹煮。 2.指烤肉。亦泛指佳肴。

17、[熬炙]áo zhì

烫灼。

18、[炙鼠]zhì shǔ

1.烤鼠。 2.蝼蛄的别名。俗呼扑火虫。

19、[馔炙]zhuàn zhì

熏烤的食物。

20、[熏炙]xūn zhì

1.同“薰炙”。 2.犹熏陶。

21、[炙阳]zhì yáng

让太阳曝晒。《管子·五行》:“昼炙阳,夕下露……岁农丰,年大茂。”尹知章 注:“昼则暴炙,夕则下寒露而润之。”

22、[行炙]xíng zhì

传送烤肉。亦泛指宴会时上菜。

23、[爨炙]cuàn zhì

烧;烧煮。

24、[焙炙]bèi zhì

烘烤。

25、[炙羊]zhì yáng

烤羊肉。

26、[炙煿]zhì bó

1.熏烤。亦比喻折磨。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浑身遍体,星星开剥,儘着他炙煿烹炮。”《水浒传》第一○四回:“﹝ 段三娘 ﹞十五岁时,便嫁个老公,那老公果是坌蠢,不上一年,被他炙煿杀了。”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灯下有唱卖鑪鸭者,从兄 万周 买之,乃尽食其肉而完其全骨,内传以泥,外糊以纸,染为炙煿之色。” 2.指烘烤煎炒的食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腹部》“中脘疽”注:“此证一名胃疽……由过食炙煿,以致胃腑火毒而成。”

27、[炙浪]zhì làng

烤人的热浪。

28、[炮炙]páo zhì

词语解释◎ 炮炙 炮制中药;烧烤;烘烤

29、[炙脍]zhì kuài

1.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周礼·天官·序官》“醢人”唐 贾公彦 疏:“彼有膷臐、烧胾、炙膾之属。”郭沫若《蜩螗集·水中赞》:“筋肉肺肝,供人炙脍。” 2.犹脍炙。交口称誉。清 赵翼《龙尾关》诗:“至今勛伐炳,人口尚炙膾。”

30、[貊炙]mò zhì

烤猪。

31、[炙輠]zhì guǒ

本作“炙轂过”。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

32、[炙炰]zhì páo

指烧烤的肴馔。

33、[暴炙]pù zhì

1.谓日晒火烤。《汉书·王吉传》:“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其根既拔……必归於槁亡,遇病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即不尔,而旱暵之所暴炙,其萎黄雕敝,亦须时耳。” 2.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宋 苏舜钦《送外弟王靖序》:“师监於后世,歷数千百年外,道其名,熇然可暴炙人。”

34、[炙灯]zhì dēng

燃灯。

35、[铜炙]tóng zhì

铜制的烤炙食物的炊具。

36、[炙子]zhì zǐ

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准备用来烤的肉。

37、[膹炙]fèn zhì

切成块的烤肉。

38、[燎炙]liáo zhì

1.一种烹饪法。将肉类等食品放在火上烧烤。 2.烘烤。

39、[庖炙]páo zhì

烧烤的肉。

40、[炙背]zhì bèi

晒背。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炙的反义词 炙的近义词 炙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炙能组什么词
  • 炙能组什么词语
  • 炙可以组什么词
  • 炙可以组什么词语
  • 炙字可以组什么词
  • 炙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炙字能组什么词
  • 炙字能组什么词语
  • 炙字开头的成语
  • 炙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