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拼音:shī
释义:1.实行;施行。2.附着;加上。3.给予。4.施舍。5.设置。6.(Shī)姓。
组词
因材施教 施工 布施 东施效颦 倒行逆施 发号施令 乐善好施 软硬兼施 无计可施 好善乐施拼音
shī笔顺
丶 一 𠃌 丿 丿 一 𠃌 丨 乚“方”取左斜势,横折钩与撇画斜度一致。“㐌”头部宜小,下边三个竖向笔画排布均匀,竖弯钩舒展,钩底要平。
同音字
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施行 2.;施展:实~。措~。~工。无计可~。 3.给予:~礼。~压力。 4.施舍:~诊。~与。 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粉(搽粉)。~化肥。 6.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又如:报施(报恩)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姓。施琅 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施施-中華語文大辭典施施施施ㄕ ㄕshīshī1.〈書〉徐徐。[例]~而行,漫漫而遊(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2.〈書〉喜悅自得的樣子。[例]~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
施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施施】❶慢走的样子。《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 将其来施施。” ❷喜悦自得的样子。《孟子·离娄下》:“﹝妻﹞与其妾讪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ī
1、[施行]shī xíng
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 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手术。
2、[施工]shī gōng
实施工程。指按照设计建造房屋、桥梁,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
3、[实施]shí shī
实行(法令、政策等):付诸~。~细则。~新的办法。
4、[施加]shī jiā
给予(压力、影响等)。
5、[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
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6、[设施]shè shī
1.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组织、系统以及建筑等:军事~。工程~。 2.布置安排。
7、[措施]cuò shī
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计划已经订出,~应该跟上。
8、[施救]shī jiù
给予抢救。
9、[施展]shī zhǎn
发挥(能力等):~本领。他把全部技术都~出来了。
10、[施肥]shī féi
给植物上肥料。
11、[西施]xī shī
春秋末期越国(今浙江一带)美女。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西施被越王献给吴王。勾践灭吴后,传说与范蠡偕入五湖。
12、[布施]bù shī
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也指僧尼给人讲解佛经。
13、[施以]shī yǐ
给予。
14、[施用]shī yòng
使用;采用。
15、[施放]shī fàng
放出;发出:~烟幕。
16、[施主]shī zhǔ
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通常用来称呼一般的在家人。
17、[施药]shī yào
施舍药物。
18、[施予]shī yǔ
见“施与”。
19、[施礼]shī lǐ
行礼。
20、[施食]shī shí
1.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 2.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赦孤》:“两堂清明日捡拾暴露骸骨及幼殤小儿殮毕,或化而瘞之,復延僧众施食荐度。”参阅 周叔迦《法苑丛谈·瑜伽焰口施食仪》。
21、[撒施]sǎ shī
把肥料均匀地撒在田地里的一种施肥方法,不集中施在作物的根部。
22、[施洗]shī xǐ
以宗教仪式施行洗礼。
23、[惠施]huì shī
(约前370—约前310)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代表。宋国人。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相,主张联合齐楚。论证了“合同异”,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夸大事物的同一性而导致相对主义的诡辩。其言行片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24、[穴施]xué shī
一种施肥方法。亦称点施。将基肥放入按行距和株距挖的坑内;再将追肥施在离作物根两三寸远的地方挖的小坑内。
25、[沟施]gōu shī
见条施。
26、[施诊]shī zhěn
给贫苦的人看病,不收诊费。
27、[普施]pǔ shī
普遍施与。
28、[条施]tiáo shī
一种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靠近作物根处开一条沟,把肥料施入沟里。也叫沟施。
29、[点施]diǎn shī
施肥的一种方法。施基肥时,按预定的行距和株距挖坑,施入肥料;施追肥时,有离作物的根两三寸的地方挖一小坑,施入肥料。
30、[丰施]fēng shī
丰厚的施与。
31、[茈施]zǐ shī
犹藩蓠。
32、[施巧]shī qiǎo
施展巧技。
33、[天施]tiān shī
谓天所施设。
34、[毛施]máo shī
古代美女 毛嫱、西施 的并称。
35、[阳施]yáng shī
1.阳气散布;阳气展开。 2.喻指音乐旋律高昂奔放。 3.谓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 4.喻指夫婿。 5.表面布施。
36、[贶施]kuàng shī
赐赠。
37、[戒施]jiè shī
持戒与布施。
38、[施事]shī shì
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爷爷笑了”里的“爷爷”,“水结成冰”里的“水”。表示施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主语,如“鱼叫猫吃了”里的施事是“猫”,但主语是“鱼”。
39、[施敬]shī jìng
谓施行庄敬之教。
40、[礼施]lǐ shī
犹礼赐。
近义词
反义词
shī
1、[受]shòu
1.接受:~贿。~教育。~到帮助。 2.遭受:~灾。~批评。~委屈。 3.忍受;禁受:~不了。~得住。 4.适合:~吃(吃着有味)。~看(看着舒服)。~听(听着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