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
拼音:pī
释义:1.劈开;裂开。2.拨开;分开。3.翻开;翻阅。4.散开;分散。5.披露;表露。6.盖或搭在肩上。
组词
所向披靡 披星戴月 披肝沥胆 披头散发 披甲 披露 望风披靡 披沙拣金 披坚执锐 披红戴花拼音
pī笔顺
一 亅 ㇀ ㇇ 丿 丨 ㇇ ㇏左窄右宽。“扌”横画稍短,竖钩端正。“皮”横钩长短适中,竖画稍长,撇短捺长。
同音字
拼音为pī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着斗篷。~星戴月。 2.打开;散开:~卷。纷~。 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了。详细解释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竹竿披了;披磔(开割);披砍(撇开);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打开;开发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披卷(开卷阅读);披帙(打开卷帙);披对(开诚相对);披肝胆(表示以真诚相见);披展(披诚展拜,拜见);披情(剖露情怀);披示(揭示,显示);披决(劈剖);披荆(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拨开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披究(拨开观赏);披草(拨开荒草);披抉(拨开挑剔);披视(拨开来看);披云雾(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披拨(犹推开)
覆盖或搭衣于肩 [drape over one's shoulder]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披甲(穿着铠甲);披帛(妇女服饰名。相当于近代婚嫁庆功的披红);披肩(覆于肩上;旧时妇女的服饰);披红(红帛披身);披毛戴角(指变牛变马);披发跣足(披散头发,赤着脚);披坚持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披房(披屋。正屋后的平房);披子(即披屋);披檐(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披厦(一种房屋结构,房檐突出,檐下可避风雨)
翻开;翻阅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 韩愈《进学解》
又如:披味(翻阅玩味);披书(翻阅文书);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披诵(展卷诵读);披簿(翻阅簿籍);披检(翻阅查检);披涉(翻阅涉猎);披索(翻阅求索);披书(开卷,读书);披省(披览);披文(披阅文章);披核(披阅考校);披绎(披阅寻绎);披寻(披阅寻讨);披较(披阅考较);披校(批校)
披靡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又如:披却(犹披靡);披退(披靡退却);披易(披靡辟易);披荡(犹披靡);披攘(披靡)
披露; 陈述 。
如: 披心(披露真心);披拂(披露拂动);披心腹(披露真诚);披陈(表白;陈述);披述(陈述);披诉(陈诉)
分析;辨析 。
如:披析(分析);披究(分析研究);披迷(剖析迷惑);披拣(辨析选择);披剔(辨析挑选;剔除,除去);披削(批改、删削)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披披-辞源3【披披】㊀衣服翩然飄動貌。楚辭 屈原 九歌 大司命:“靈衣兮披披,玉佩兮陸離。”一説長貌。一本作“被被”,義同。㊁散亂貌。漢 劉向 九歎 思古:“髮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勞而瘏悴。”注:“披披、鬟鬟,解亂貌也。”
披披-汉语大词典披披1.飘动貌。
●《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披披,玉佩兮陆离。”
●《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刘良注:“披披,动貌。”
●明唐寅《惜梅赋》:“县庭有梅株焉,吾不知植于何时,荫一亩其疏疏,香数里其披披。”
●清金农《次看山驿》诗:“稊田米贱那得食,短后之衣风披披。”
2.散乱貌。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发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
王逸注:“披披、鬤鬤,解乱貌也。”
●宋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八月风渐高,木叶将披披。”
●苏曼殊《岭海幽光录》:“余与张子生逢斯世,有发而不能保,月一薙之;无使其短而种种,长而披披,故张子以其秃为幸而颂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ī
1、[披风]pī fēng
泛指斗篷式的外套。
2、[披头散发]pī tóu sàn fà
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3、[披肩]pī jiān
1.披在肩上的服饰。 2.妇女披在上身的一种无袖短外衣。
4、[披甲]pī jiǎ
穿上铠甲。
5、[披星]pī xīng
见“披星带月”。
6、[戴月]dài yuè
形容破晓前启行或夜行。
7、[雨披]yǔ pī
防雨的斗篷。
8、[披露]pī lù
1.发表;公布:全文~。~会谈内容。 2.表露:~心迹。~真情。
9、[披挂]pī guà
1.旧指穿戴盔甲,后也泛指穿戴衣装:猎人们~整齐,准备上路。几员足坛老将再次~上阵。 2.指穿戴的盔甲(多见于早期白话)。
10、[披散]pī san
(毛发、枝条等)散着下垂。
11、[披麻]pī má
1.见“披麻带孝”。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12、[披发]pī fà
1.头发披散。 2.散开的头发。
13、[披阅]pī yuè
披览;阅读:~文稿。
14、[横披]héng pī
长条形的横幅字画。
15、[披拂]pī fú
飘动;(微风)吹动:枝叶~。春风~。
16、[披剃]pī tì
亦作“披鬀”。削发出家。
17、[披膊]pī bó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18、[披拭]pī shì
扫除揩擦。
19、[披雪]pī xuě
犹昭雪。
20、[披颜]pī yán
开颜。
21、[披裘]pī qiú
1.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宋 欧阳修《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清 赵翼《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胡怀琛《海上雪》诗:“披裘独往为何事,赢得诗添 长吉 囊。” 2.见“披裘负薪”。
22、[披宣]pī xuān
宣读。
23、[披抉]pī jué
1.搜求挑取。 2.拨开挑剔。 3.出现;显露。
24、[披详]pī xiáng
仔细审阅。
25、[披校]pī xiào
批校。
26、[披腹]pī fù
见“披腹心”。
27、[披荡]pī dàng
犹披靡。
28、[披薄]pī báo
犹弥漫。
29、[披迷]pī mí
剖析迷惑。
30、[披辟]pī pì
披靡辟易。
31、[披砍]pī kǎn
撇开。
32、[披服]pī fú
披着衣服。
33、[披述]pī shù
陈述。
34、[披緜]pī mián
见“披绵”。
35、[披检]pī jiǎn
翻阅查检。
36、[披览]pī lǎn
打开(书籍、文件等)看。
37、[披帛]pī bó
1.妇女服饰名。始于唐。一说始于秦。 2.披红。
38、[分披]fēn pī
1.披散;分散。 2.国画的一种技法。
39、[披雾]pī wù
见“披云雾”。
40、[披纷]pī fēn
散乱;分散。唐 柳宗元《憎王孙文》:“排鬭善类兮,譁骇披纷。”清 姚鼐《次韵同年蒋澄川见怀澄川去夏皖中贻诗今夏始达》:“江 北 江 南两岫云,从风偶聚又披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