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
拼音
pī má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ī的字 拼音为má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拼音为ma的字基础解释
1.见“披麻带孝”。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详细解释
见“ 披麻带孝 ”。
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 唐 王维 , 南唐 董源 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清 龚贤 《画诀》:“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披麻-汉语大词典披麻1.见“披麻带孝”。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清龚贤《画诀》:“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
【披麻皴】中國畫山石皴法的一種。也叫麻皮皴,用以表現出山峯的脈理和陰陽向背。因所繪山石脈理如麻披散,故名。創始於 唐 王維,爲中國畫南宗的畫法。參閲 清釋 道濟 苦瓜和尚畫語錄 皴法、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pī má
1、此后画风受北方影响,作品增加高山大川,披麻皴画技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