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拼音:zhì
释义:1.意向,要有所作为的决心。2.志气;意志。3.(Zhì)姓。4.〈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5.记在心里。6.记录下来的文字。7.标记;记号。8.记述;记载。
组词
志致 帜志 志治 致志 志气 杂志 乐志 道志 志度 远志 三致志 乡土志 艺文志 湖海志 志愿军 志愿书 青霞志 博闻强志 兵要地志 驰志伊吾 踌躇满志 材剧志大 才疏志大 弹丸黑志 道合志同 东山之志 笃志好学拼音
zhì笔顺
一 丨 一 丶 ㇂ 丶 丶“士”上横长,下横短,竖画正直居中。“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志向;志愿:立~。得~。~同道合。 2.志气;意志:人穷~不短。 3.姓。 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拿碗~一~。 5.记:~喜。~哀。永~不忘。 6.文字记录:杂~。县~。《三国~》。 7.记号:标~。详细解释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记事的文章 。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永志不忘
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同本义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又
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名〉
〈动〉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志-中華語文大辭典志志ㄓˋzhì1.決心;抱負。[例]意~|~向|~同道合。2.記載事物的文字或書籍。[例]碑~|縣~|《三國~》。3.記錄;記載。通「誌」。[例]~怪小說。4.記住。通「誌」。[例]永~於心。5.姓。
志-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ì
1、[同志]tóng zhì
1.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2.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女~。老~。张~。~,请问您贵姓?
2、[志向]zhì xiàng
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样人的意愿和决心:远大的~。
3、[杂志]zá zhì
1.刊物:报章~。 2.零碎的笔记(多用于书名)。
4、[标志]biāo zhì
1.表明特征的记号:地图上有各种形式的~。这篇作品是作者在创作上日趋成熟的~。 2.表明某种特征: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着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5、[志同道合]zhì tóng dào hé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6、[志气]zhì qì
〈名〉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实现理想的气概。
7、[志愿]zhì yuàn
1.志向和愿望:立下~。他的~是当个教师。 2.自愿:~军。我~去边疆工作。
8、[意志]yì zhì
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薄弱。~坚强。不屈不挠的~。
9、[励志]lì zhì
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读书。~图强。
10、[日志]rì zhì
日记(多指非个人的):教室~。工作~。
11、[立志]lì zhì
立定志愿:~做一名教师。
12、[有志]yǒu zhì
有志向;有志气。
13、[斗志]dòu zhì
战斗的意志:激励~。~昂扬。
14、[矢志]shǐ zhì
发誓立志:~不渝。~于科学。
15、[县志]xiàn zhì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16、[得志]dé zhì
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少年~。郁郁不~。你如今得了志,连好朋友都不认了。
17、[志趣]zhì qù
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相投。
18、[墓志]mù zhì
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有的有韵语结尾的铭,也叫墓志铭。
19、[情志]qíng zhì
感情志趣。
20、[心志]xīn zhì
意志:~不移。
21、[志士]zhì shì
有坚定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仁人。革命~。爱国~。
22、[神志]shén zhì
知觉和理智:~不清。~模糊。
23、[承志]chéng zhì
1.迎合意旨。 2.继承大志。
24、[遗志]yí zhì
死者生前为之奋斗而没有实现的志愿:继承革命先烈的~。
25、[远志]yuǎn zhì
1.远大的志向:胸怀~。 2.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叶子条形,花绿白色,蒴果卵圆形。根可入药。
26、[言志]yán zhì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去文 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27、[通志]tōng zhì
1.表达意趣志向。《晋书·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謐 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2.犹通史。自 宋 郑樵 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3.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28、[志书]zhì shū
1.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29、[志行]zhì xíng
志向和操行。
30、[图志]tú zhì
1.附有地图的地志书。如唐李吉甫有《元和郡县图志》、清魏源有《海国图志》。 2.同“图志”。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二》:“海州东海县西北,有二古墓,图誌谓之黄儿墓。”金王若虚《门山县吏隐堂记》:“门山之公署,旧有三老堂……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誌而无得。”
31、[秉志]bǐng zhì
持志。
32、[笃志]dǔ zhì
专心一意:~经学。
33、[志哀]zhì āi
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34、[碑志]bēi zhì
碑记。
35、[志节]zhì jié
志向节操。
36、[地志]dì zhì
记载国或区域的地形、气候、居民、政治、物产、交通等的变迁的书。
37、[铭志]míng zhì
1.犹碑志。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公尝答 孙察 为其伯 之翰 求铭志书,歷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 2.亦作“铭鋕”。刻于墓石的文辞。南朝 宋 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丘垄填郛郭,铭誌灭无文。”明 唐顺之《吴氏墓记》:“若其世系履歷子孙之详,则铭鋕具存。”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降及 南朝,復有铭誌,埋之土中。”
38、[异志]yì zhì
二心;叛离之心。《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 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后汉书·袁绍传》:“董卓 拥制强兵,将有异志。”宋 沉作喆《寓简》卷八:“梦有神人谓曰:‘廷璋 忠实无异志,不可妄杀。’”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噶苏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鲁家 之异志,知事不可为,乃避难于 突厥。”
39、[博志]bó zhì
志向远大。
40、[封志]fēng zhì
封缄并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