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tǔ

释义: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2.说;说出。3.绽出;露出。

组词

吞吞吐吐 谈吐 吞吐 扬眉吐气 一吐为快 吞云吐雾 吐蕃 吐谷浑 吐绶鸡 吐露

拼音

笔顺

𠃍
“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土”两横平行,距离适中,竖画正直居中。

同音字

拼音为tǔ的字 拼音为tu的字

基础解释

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3.说出来。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3. 口说,陈说 。

    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4. 显露,呈现 。

    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5. 发出;散发 。

    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6. 长出 。

    如:吐穗;吐芽

  7. 抒发;抒写 。

    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8. 由里向外伸 。指舌头。

    如:吐舌头

  9.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用于蜘蛛或蚕。

    如:蚕吐丝

  10. 摆出,亮出 。武术用语

    [燕青]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1. 开放 。

    如:吐葩(开花);吐花

  12. 出 。

    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名〉

  1. 另见 tù

〈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

    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

    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

    如:吐赃

  4. 另见 tǔ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吐-中華語文大辭典

吐1ㄊㄨˇtǔ1.將東西從口中排出(與「吸」相對)。[例]~哺|~痰。2.說出;發出。[例]~露|傾~|~實|一~為快。3.顯露;散放。[例]~穗|~絮。4.言詞;文詞。[例]談~|~屬。5.姓。吐2ㄊㄨˋtù1.胸中或腹中物自口中逆流而出的現象。[例]嘔~|~血。2.將吞沒的東西交出。[例]~出贓款。

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吐tù

①(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血|上~下泻。
②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另见1328页t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吞吞吐吐]tūn tūn tǔ tǔ

状态词。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

2、[吐露]tǔ lù

说出(实情或真心话):~真情。她的心里话不轻易向人~。

3、[谈吐]tán tǔ

指谈话时的措辞和态度:~不俗。

4、[吐字]tǔ zì

唱曲和说白中按照正确的或传统的音读出字音;说话、讲演等说出字音;咬字儿:~行腔。~清楚。

5、[吐气]tǔ qì

1.发泄出积在胸中的委屈或怨恨而感到痛快:扬眉~。 2.语音学上指送气。

6、[吞吐]tūn tǔ

1.吞进和吐出,比喻大量地进来和出去:~量。~港。火车站昼夜不停地~着来往的旅客。 2.形容说话或行文含混不清:~其词。

7、[吐槽]tǔ cáo

“吐槽”一词,来源于对日本漫才(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类似相声),“ツッコミ”的汉语翻译,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8、[吐痰]tǔ tán

指将口中涶沫或其他分泌物吐出的行为。

9、[吐蕃]tǔ bō

中国藏族古代奴隶制政权。7世纪初建立于拉萨。和唐朝联系密切。9世纪中叶崩溃。唐以后,汉文史籍中也有称藏族和藏族地区为吐蕃的。蕃(bō)。

10、[倾吐]qīng tǔ

把心里的话完全说出。

11、[吐纳]tǔ nà

1.吐故纳新。道家养生之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若何?”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摶 不知吐纳修养之理,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圣世?”清 孙枝蔚《题华山高枕图寿吴香林》诗:“那用仙家吐纳频,陶然一枕自生春。” 2.泛指呼吸。鲁迅《坟·杂忆》:“因此我常常欣慕现在的青年,虽然生于 清 末,而大抵长于 民国,吐纳共和的空气,该不至于再有什么异族轭下的不平之气,和被压迫民族的合辙之悲罢。”叶圣陶《倪焕之》十五:“心脏的每一回跳动,鼻息的每一回吐纳,都奏出‘我爱着你’那句话的激动的节拍。” 3.犹吞吐。吐出与吞进。汉 王粲《游海赋》:“苞吐纳之弘量,正宗庙之纪纲。”晋 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清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吐纳江流九派小,平压雉堞群峰低。” 4.比喻贸易,买卖。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商品的生产和吐纳的中心,手工业作坊和批发行号的所在地,集中着数量相当巨大的后备手工业工人和小商摊贩。” 5.言谈;谈吐。《魏书·元翼传》:“美姿貌,善吐纳,兼有将畧。”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竺道生》:“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酬抗。”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吐纳既风流,姿容更瓌异。” 6.指发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崔 记教坊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纳悽惋,收敛浑沦。”

12、[喷吐]pēn tǔ

喷出(光、火、气等):炉口~着鲜红的火苗。

13、[吐穗]tǔ suì

抽穗。

14、[吐絮]tǔ xù

棉桃成熟裂开,露出白色的棉絮。

15、[吐诉]tǔ sù

倾吐;诉说。

16、[吐根]tǔ gēn

1.一种热带美洲灌木。 2.热带南美洲产的一种匍匐植物,花下垂。

17、[吐翕]tǔ xī

呼吸。

18、[露吐]lù tǔ

犹吐露。

19、[摅吐]shū tǔ

抒发吐露。

20、[吐辞]tǔ cí

亦作“吐词”。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21、[吐口]tǔ kǒu

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说出实情等):问了半天,他就是不~。

22、[谭吐]tán tǔ

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23、[吐图]tǔ tú

指 尧 时龙马衔图出 河 的传说。

24、[吐下]tǔ xià

呕吐下泻。

25、[吐爓]tǔ yàn

见“吐焰”。

26、[吐噏]tǔ xī

见“吐吸”。

27、[占吐]zhàn tǔ

言谈,谈吐。

28、[吐话]tǔ huà

开口讲话你一吐话,他就会干的。

29、[吐铁]tǔ tiě

贝名。也叫土铁,俗称泥螺。壳卵圆形,体肥,略带黄色。生活于浅海泥滩上,我国沿海各地均产,肉可供食用。

30、[吐噜]tǔ lū

1.蒙语。可惜。 2.方言。褪。 3.象声词。多形容子弹连梭发射声。亦指子弹连梭发射。

31、[吐绽]tǔ zhàn

犹裂开。

32、[吐焰]tǔ yàn

1.见“吐焰”。 2.亦作“吐爓”。亦作“吐燄”。吐出火焰;发出光焰。

33、[闷吐]mèn tǔ

气闷欲吐。

34、[吐法]tǔ fǎ

用药物促使呕吐的治疗方法。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如引涎漉涎,取嚏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9期:“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应用一些催吐的药物,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5、[论吐]lùn tǔ

谈论。

36、[吐捉]tǔ zhuō

吐哺捉发。

37、[吐息]tǔ xī

是一种生物用嘴喷出能量的表现,多半存在于科幻小说或影片中。主要指各类龙的攻击方式即龙的喷吐。可以有各种效果,主要为火和酸,也有冰。通常是呈锥形或柱状。

38、[吐实]tǔ shí

吐露真情。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若此之人,情伪行露,亦终不得而教之;教之亦不得尽言吐实。”唐 李商隐《骄儿诗》:“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鸳鸯镜》:“少年惧,吐实。乃与里中 谢氏 女约私奔,期会祠中。”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铁忠 更用言词恐吓,龚霞初 遂叛变,一一吐实。”

39、[吐懑]tǔ mèn

发泄内心的愤懑。

40、[音吐]yīn tǔ

谈吐。

1、[呕吐]ǒu tù

膈、腹部肌肉突然收缩,胃内食物被压迫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

2、[吐血]tù xiě

内脏出血由口中吐出。见〖咯血〗、

3、[孕吐]yùn tù

孕妇在妊娠初期食欲异常、恶心、呕吐。

4、[止吐]zhǐ tù

有助于制止呕吐的。

5、[吐泻]tù xiè

呕吐和腹泻。

6、[吐沫]tù mo

唾沫。

7、[剧吐]jù tù

剧烈的呕吐,见于消化道、神经系统及代谢异常性疾病,亦见于各种中毒。

8、[欧吐]ōu tù

呕吐。

9、[车上吐茵]chē shàng tù yīn

典出《汉书·丙吉传》:“吉 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 吉 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 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后以“车上吐茵”指醉饱之失。宋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诗:“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近义词

反义词

1、[]chī

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 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老本。靠山~山,靠水~水。 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墨。 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 5.承受;禁受:~得消。~不住。 6.受;挨:~亏。~惊。~批评。 7.耗费:~力。~劲。 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耻笑。 9.见〖口吃〗。

2、[]yān

2、[]yàn

2、[]yè

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话到嘴边,又~回去了。

声音受阻而低沉。

3、[]nà

1.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接受:~降。采~。 3.享受:~凉。 4.放进去:~入正轨。 5.交付(捐税、公粮等):~税。~粮。 6.姓。 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子。

4、[]tūn

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1、[]chī

1.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饭。~奶。~药。 2.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老本。靠山~山,靠水~水。 3.吸收(液体):道林纸不~墨。 4.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掉敌人一个团。拿车~他的炮。 5.承受;禁受:~得消。~不住。 6.受;挨:~亏。~惊。~批评。 7.耗费:~力。~劲。 8.被(多见于早期白话):~他耻笑。 9.见〖口吃〗。

2、[]yān

2、[]yàn

2、[]yè

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话到嘴边,又~回去了。

声音受阻而低沉。

3、[]nà

1.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接受:~降。采~。 3.享受:~凉。 4.放进去:~入正轨。 5.交付(捐税、公粮等):~税。~粮。 6.姓。 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子。

4、[]tūn

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相关字词

吐的反义词 吐的近义词 吐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吐能组什么词
  • 吐能组什么词语
  • 吐可以组什么词
  • 吐可以组什么词语
  • 吐字可以组什么词
  • 吐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吐字能组什么词
  • 吐字能组什么词语
  • 吐字开头的成语
  • 吐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