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拼音
tǔ bō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ǔ的字 拼音为bō的字 拼音为tu的字 拼音为bo的字基础解释
中国藏族古代奴隶制政权。7世纪初建立于拉萨。和唐朝联系密切。9世纪中叶崩溃。唐以后,汉文史籍中也有称藏族和藏族地区为吐蕃的。蕃(bō)。详细解释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 西藏 地区全部,盛时辖有 青藏高原 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 地区。其赞普 松赞干布 、 弃隶缩赞 先后与 唐 文成公主 、 金成公主 联姻,与 唐 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 政权崩溃后, 宋 、 元 、 明 史籍仍习惯沿称 青藏高原 及当地土著族为 吐蕃 ,一作 吐番 。 元 中统 间改称 乌斯藏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吐蕃-中華語文大辭典吐蕃吐蕃ㄊㄨˇ ㄅㄛtǔbō古代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少數民族,唐時曾建立政權。農牧、冶鐵、毛織等手工業發達。信奉佛教。唐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後與吐蕃贊普聯姻,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吐蕃 -中国文化史辞典唐時於青藏地區建立的藏族地方政權,音轉為土伯特。原由雅隆(西藏山南地區)農業部落為首部落聯盟發展而成的政權。在贊普(王)松贊幹布時,征服蘇毗、羊同等部,建都於邏娑城(也叫邏些,今拉薩),建政制,定官階,立軍制,定法律,創文字,形成以贊普為中心的奴隸主貴族專政。八世紀後期,贊普墀松德贊時,最為強盛,轄境包括整個青藏高原各部,勢力範圍曾達西域及河隴地區。九世紀中葉,因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國勢衰弱,更因奴隸和部民起義,政權瓦解。唐時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嫁與松贊幹布、尺帶珠丹二贊普,唐蕃聯姻,使者往來頻繁,經濟文化聯系密切。吐蕃是唐人對這一政權的稱謂,吐蕃政權瓦解後,宋元明時期,或稱吐(土)蕃,或稱西蕃(番)、烏斯藏,清時稱藏族。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tǔ bō
1、张守硅纵兵追击,把吐蕃人打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