骵
拼音
tǐ笔顺
丨 𠃍 𠃍 丶 ㇇ 丨 𠃌 一 一 一 丨 丿 ㇏ 一同音字
拼音为tǐ的字 拼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體”。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骵-漢語大字典骵
骵同“體”。《改併四聲篇海·骨部》引《俗字背篇》:“骵,与體同。”明邱濬《舉鼎記》第三折:“身骵困倦,且自盹睡片時。”清查繼佐《罪惟録·禮志》:“撰文書啓皆直陳,不用四六骵。”
1、骵釋文:體俗字。見《正字通》。
2、體讀音:土禮切,涕上聲,薺韻。釋文:
❶總十二屬也。見《說文》。《段注》:十二屬。許未詳言。今以人~及許書覈之。首之屬三。曰頂。曰面。曰頤。身之屬三。曰肩。曰脊。曰墧。手之屬三。曰厷。曰臂。曰手。足之屬三。曰股。曰脛。曰足。
❷第也。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見《釋名釋形體》。
❸身也。見《廣雅釋親》。
❹支~也。《詩相鼠》:人而無~。
❺四支也。《國語周語》:貳若~焉。
❻手足也。《禮記喪大記》:加新衣~一人。
❼生也。《禮記中庸》:~物而不可遺。
❽性也。《呂覽情欲》:其一~也。
❾法也。《淮南本經》:帝者~太一。
❿行也。《淮南氾論》:故聖人以身~之。
⓫解也。《家語問禮》:~其犬豕牛羊。
〔注〕:~、解其牲~而薦之。
⓬猶分也。《周禮天官》:~國經野。
⓭猶親也。《禮記學記》:就賢~遠。
⓮猶依也。《管子君臣》:則君~法而立矣。
⓯成形也。《詩行葦》:方苞方~。
⓰理實也。《書畢命》:辭尙~要。
⓱兆象也。《周禮占人》:君占~。
⓲制裁也。《文選宋書謝靈運傳論》:延年之~裁明密。
⓳委與之也。《國語周語》:則有~薦。
⓴猶接納也。《禮記中庸》:~羣臣也。
㉑猶連接也。《禮記文王世子》:~異姓也。
㉓嫡嫡相承也。《儀禮喪服傳》:正~于上馬。
㉓謂不離道也。《荀子解蔽》:~道者也。
㉔謂國家之大~也。見《後漢孔融傳集注》。
㉕脛後爲~也。見〔太玄玄數九~注〕。
㉖統之於心名爲~。見《周禮春官注禮謂五禮疏》。
㉗形質曰~。《易繫辭》:故神无方而易无~。
〔疏〕:~、謂形質之稱。
㉘牲腊曰~。《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進奏。
〔注〕:~、謂牲與腊也。
㉙文字詩辭之度曰~。《後漢儒林傳序》: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爲古文、篆、隸、三~書法。
㉚凡事之有條理者亦曰~。《後漢胡廣傳》:達練事~。
㉛禪家名性亦曰~。《五燈會元》:非離眞性。別有禪~。
㉜幾何學以長廣厚皆全者爲~。如言立~。
㉝~名。脊脅肩臂臑之屬。《周禮內饔》:辨~名肉物。
㉞~行。猶躬行也。《後漢班彪傳》:~行德本正性也。
〔按如言~察、~諒、~認。皆~行之引申。謂設身處地以求也〕。
㉟~解。謂碎其支~也。《史記秦本紀》:~解軻以殉。
㊱~貌。謂加禮容而敬之。《漢書賈誼傳》:所以~貌大臣而勵其節也。
㊲一~。得一支也。《孟子公孫丑》:皆有聖人之一~。
〔又〕:猶言一律也。《史記黥布傳》:此三人者。同功一~之人也。
㊳具~。謂四支皆具。《孟子公孫丑》:則具~而微。
㊴四~。謂二手二足。《儀禮喪服傳》:昆弟四~也。
㊵下~。根莖也。《詩谷風》:無以下~。
㊶國~。謂爲君股肱也。《穀梁莊二十四年傳》:大夫國~也。
〔又〕:謂國家根本典制也。如云君主國~、民主國~之類。
㊷政~。謂國家政治組織也。如云專制政~、立憲政~之類。
㊸正~。謂太子也。《文選顏延年曲水詩序》:正~毓德於少陽。
㊹名~。猶言事迹也。《後漢獨行傳序》:以其名~雖殊。
㊺~己。猶言私也。如俗言~己話、~己錢物之類。
㊻通禮。《易繫辭》:知崇~卑。《集解》:今本~爲禮。
㊼通履。《詩氓》:~無咎言。《釋文》:韓詩作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