骀
拼音
dài笔顺
𠃍 ㇉ ㇀ 𠃋 丶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dài的字 拼音为dai的字基础解释
1.使人舒畅。2.放荡。详细解释
〈形〉
疲钝 。
如:骀骀(疲钝的样子)
舒缓放荡。常作“骀荡”
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宋· 赵善扛《烛影摇红》
另见 tái
〈名〉
(形声。从马,台声。本义:劣马)
同本义
骀,驽马。——《广韵》
又如:驽骀(劣马。比喻低下的庸才)
比喻庸才
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庾信《代人乞致仕表》
用同“鲐”。“骀背”即鲐背,老寿 。
如:骀背(因年老而驼背);骀佗(驼背)
〈动〉
马嚼子脱落
骀,马衔脱也。——《说文》
践踏
兵相骀藉。——《史记·天官书》
更相骀藉。——《后汉书·冯衍传》
又如:骀藉(践踏)
另见 dài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骀骀-汉语大词典骀骀疲塌迟钝貌。
●明冯梦龙《山歌·打人精》:“姐见子郎来骀骀里介弗起身,你再像寺里金刚假大人。”
●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民志益涣,骀骀似无傅丽。”
同:駘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ài
1、[骀荡]dài dàng
1.使人舒畅(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物):春风~。 2.放荡。
2、[台骀]tái dài
相传上古 金天氏 少皞 的后代 昧,生 允格、台骀。台骀 承袭祖业,为水官之长,疏通 汾 洮 二水,帝 颛顼 嘉其功,封之于 汾川,后世遂以为 汾水 之神。见《左传·昭公元年》。汉 王充《论衡·别通》作“臺台”。
3、[骀它]dài tā
见“駘佗”。
4、[朽骀]xiǔ dài
劣马。比喻庸才。
5、[荡骀]dàng dài
1.骀荡。悠然自得。 2.骀荡。安详娴雅貌。
6、[骀駞]dài tuó
见“駘佗”。
7、[骀背]dài bèi
1.因年老而驼背。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雪顶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庆东 闽 之天降。”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叶訒菴 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缓款欹侧,时人谓如‘乃’字。” 2.鲐背。年老寿高的人。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鶡之伦,暨藩侯、邦伯、黄髮、駘背,不谋而进曰:‘陛下元默天晬,辉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极爰臻。’”宋 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駘背。”清 蒲松龄《拟上加意养老诏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赐粟帛等项有差群臣谢表》:“未有加恩駘背,七十上尽被皇仁;广恤高年,百万人均沾帝德,如今日者也。”
8、[骀驽]dài nú
指劣马。
9、[骀佗]dài tuó
亦作“駘驼”。亦作“駘它”。驼背。
10、[骀骀]dài dài
疲塌迟钝貌。
11、[骀浩]dài hào
犹浩荡。
12、[骀宕]dài dàng
见“駘荡”。
13、[哀骀]āi dài
丑貌。
tái
1、[骀藉]tái jí
1.践踏;蹂躏。《史记·天官书》:“三十年之间兵相駘藉,不可胜数。”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駘,音臺,登躡也。”《东观汉记·冯衍传》:“众强之党,横击於外,百僚之臣,贪残於内……於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駘藉,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大半。”清 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兵革之际,武人豪健,更相駘藉,邑人睚眦触死,闭门不保家室。” 2.犹枕藉。《新唐书·马燧传》:“众赴水死者不可计,斩首二万级,杀贼将 孙晋卿、安墨啜,虏三千人,尸相駘藉三十里,淄青 兵几歼。”
2、[骀駝]tái tuó
见"骀佗"。
3、[效驽骀]xiào nú tái
效力、效劳之谦词。
4、[黄发骀背]huáng fā tái bèi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黄发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