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
拼音
xì笔顺
㇌ 丨 丨 丿 丶 丨 𠃍 一 一 亅 丿 丶“阝”的“了”宜短,弯度自然,竖画正直。右部短竖正直,撇点对称;中部框形大小适中,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xì的字 拼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1.缝隙;裂缝:墙~。门~。云~。 2.(地区、时间)空闲:~地。空~。农~(农闲)。 3.漏洞;机会:无~可乘。 4.(感情上的)裂痕:嫌~。有~。详细解释
(会意。从阜( 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隙,壁际孔也。——《说文》
隙,裂也。——《广雅》
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
若驷之过隙。——《礼记·三年问》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国语·周语下》
柳每以暇日隙壁窥 韩( 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唐· 孟棨《本事诗》
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商君书·修权》
又如:裂隙;罅隙;隙穴(空隙与洞穴);隙地(空地);隙积(带有空隙垛体的体积)
空子
辅隙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狡冠窥窬,伺国瑕隙。——《汉书·刘琨劝进表》
连抵其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无隙可乘;乘隙突围;乘隙;无隙可寻
要道;孔道
及秦文、 德、 缪居 雍,隙 陇、 蜀之货物而多贾。——《史记》
空闲的地方或时间
宋、 郑之间有隙地焉。——《左传·哀公十二年》
蒐于农隙。——《国语·周语上》
三农之隙。——张衡《东京赋》
秋冬之隙。——宋· 苏轼《教战守》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隙日(空闲时日);农隙;空隙
感情的裂痕
太常卿滕胤,素与 诸葛恪有隙。——《三国演义》
与操有隙。——《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又如:隙恼(隔阂,不和睦)
缺点,过失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
怨恨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西游记》
又如:仇隙(怨恨);隙难(怨仇);隙憾(仇隙;仇恨)
弯曲 。
如:隙曲(弯曲)
分裂
黄色的脸色转化成了苍白色。嘴是隙着的。——郭沫若《北伐途次》
又如:隙末(指交谊终至于破裂)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隙-中華語文大辭典隙隙ㄒ丨ˋxì1.縫隙。[例]門〜∣孔〜∣白駒過〜。2.空暇;空閒。[例]空〜∣〜地。3.漏洞;機會。[例]伺〜∣可乘之〜∣尋〜鬧事。4.(思想感情上的)裂痕;隔閡。[例]仇〜∣嫌〜。
隙-辞源3【隙】13画 7929·6 xì ㄒㄧˋ 綺戟切,入,陌韻,溪。鐸部。或作“֢\u001D。㊀牆之裂縫。商君書 脩權:“諺曰:蠹衆而木折,֥ħ而牆壞。”孟子 滕文公下:“鑽穴隙相窺。”引申爲空子、漏洞。文苑英華八七一 唐德宗 西平王李晟東渭橋紀功碑:“覷隙乘便。”㊁空隙,空間。左傳 隱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又 哀十二年:“宋 鄭之間有隙地焉。”注:“隙地,間田。”㊂怨恨,紛爭。國語 周中:“若承命不違,守業不懈,寬於死而遠於憂,則可以上下無隙矣。”史記七九 范睢傳:“已而與 武安君 白起有隙,言而殺之。”㊃際,鄰接。漢書 地理志下:“上谷至 遼東,……北隙 烏丸 夫餘。”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ì
1、[空隙]kòng xì
1.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农作物行间要有一定的~。工人们利用生产~抓紧学习。 2.空子
2、[孔隙]kǒng xì
窟窿眼儿;缝儿。
3、[缝隙]fèng xì
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从大门的~向外张望。
4、[裂隙]liè xì
裂开的缝儿:桌面上有一道~。弥合双方感情上的~。
5、[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6、[间隙]jiàn xì
空隙:利用工作~学习。利用玉米地的~套种绿豆。
7、[嫌隙]xián xì
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消释。素有~。
8、[无隙可乘]wú xì kě chéng
没有空子可钻。隙(xì):空子。乘:利用(机会)。
9、[罅隙]xià xì
缝隙:阳光从树叶的~中透过。
10、[隙缝]xì fèng
缝隙;裂缝:兀鹰的窠巢筑在悬崖峭壁的~中。
11、[游隙]yóu xì
机器部件能保持运转自如的长度或尺寸。
12、[乘隙]chéng xì
利用空子;趁机会:~逃脱。~休整。
13、[时隙]shí xì
1.谓农闲。 2.时间间隔。
14、[隙地]xì dì
空着的地方;空隙地带:广场上人山人海,几无~。在路旁~种树。
15、[仇隙]chóu xì
怨恨。隙(xì):裂痕。
16、[尤隙]yóu xì
犹嫌隙,仇隙。
17、[隙日]xì rì
1.过隙的阳光。喻易逝的时光。 2.空闲时日。
18、[隙开]xì kāi
1.谓彼此产生隔阂。 2.疏散开。
19、[隙憾]xì hàn
仇隙;仇恨。
20、[抵隙]dǐ xì
抨击缺点。元 柳贯《跋蔡久轩书谢丞相遗事》:“宋 有天下晏安三百年,固学术扶持之功,而小人乘间抵隙,亦或藉为恶直丑正之具。”明 张振纲《张文忠公祠落成祭文》:“怀金关与铁牡,属谗慝之抵隙。”清 王士禛《定军山诸葛墓下作》诗:“紫色復蛙声,抵隙各为主。”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 乘之,投间抵隙,其言获用。”
21、[隙间]xì jiān
空隙。引申指不完美处。
22、[隙蠹]xì dù
隙缝和蛀虫。比喻隐患。
23、[隙窾]xì kuǎn
空处,孔穴。
24、[隙窍]xì qiào
孔穴。
25、[隙尘]xì chén
1.指在透过隙缝的光柱中游动的尘埃。 2.比喻微不足道或稍纵即逝的事物。
26、[鏬隙]xià xì
同“罅隙”。缝隙。
27、[隙路]xì lù
缝隙。喻狭窄的通路。
28、[隙罅]xì xià
缝隙;裂隙。
29、[疾隙]jí xì
病略好转。
30、[窥隙]kuī xì
寻找疏漏。
31、[驻隙]zhù xì
使光阴停留。
32、[隙讐]xì chóu
仇恨。
33、[余隙]yú xì
空闲;闲暇。
34、[疑隙]yí xì
亦作“疑隟”。猜疑而生怨仇。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间,遂致疑隟。”《晋书·荀晞传》:“初,越 疑 晞 与帝有谋,使游骑於 成皋 间,获 晞 使,果得詔令及朝廷书,遂大构疑隙。”《宋史·彭龟年传》:“自古人君处骨肉之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交鬭日深,疑隙日大。”
35、[隙坏]xì huài
由一个小孔而渐渐至于崩溃。《左传·昭公元年》:“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杨伯峻 注:“隙,裂缝。《商君书·修权篇》‘隙大而墙坏’,《淮南子·人间训》‘墙之坏也於隙’,皆此意也。”
36、[私隙]sī xì
私人的嫌隙。《南史·张邵传》:“初,王华 与 邵 不和,及 华 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 曰:‘子陵 方弘至公,岂以私隙害正义?’”王通《元经·元康七年》“梁王 肜(司马肜)陷王师杀 周处”唐 薛收 传:“‘杀 周处’,以 肜 私隙害贤人,故书 肜 陷杀之尔。”
37、[怠隙]dài xì
懈怠的机会。《三国志·蜀志·霍峻传》:“﹝ 刘璋 ﹞攻围 峻,且一年,不能下。峻 城中兵纔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鋭出击,大破之。”
38、[寻隙]xún xì
1.故意挑毛病,引起争端:~闹事。 2.找空子;找机会:~行窃。
39、[衅隙]xìn xì
1.裂缝。引申为意见不合,感情有裂痕。 2.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三国演义》
40、[隙风]xì fēng
从孔缝中吹进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