阼
拼音
zuò笔顺
㇌ 丨 丿 一 丨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zuò的字 拼音为zuo的字基础解释
古指堂下东边的台阶。是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详细解释
(形声。从阜,乍声。从阜,与建筑有关。本义:大堂前东面的台阶)
同本义
阼,主阶也。——《说文》。与阶、除同意。
席主人于阼阶上。——《仪礼·乡射礼》。注:“东阶也。”
故冠以阼。——《礼记·冠义》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
又如:阼阶(东阶。为主人出行立位);阼席(主人的席位)
借指帝位。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因称帝位为阼
阼,主也。——《广雅》。按,天子践阼临祭祀,故国运曰阼。阼,位也,今字亦作祚。
成王幼,不能莅阼。——《礼记》
国运。也作“祚”
王曰:“魏阼所以不长。” 谢以为名言。——《世说新语》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阼-中華語文大辭典阼ㄗㄨㄛˋzuò1.古代指堂前東面的臺階,迎接賓客或舉行祭祀時,主人由此階上下。[例]~階。2.〈書〉封建帝王登阼階以主持祭祀;借指帝位。[例]踐~|成王幼,不能蒞~(《禮記‧文王世子》)。3.〈書〉祭肉。通「胙」。[例]祝命徹~俎、豆籩,設于東序下(《儀禮‧特牲饋食禮》)。
阼-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阼 zuò
名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客人走西面的台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常“阼阶”连用。《礼仪·乡饮酒》:“主人~阶上……宾西阶。” 引 :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因此以“阼”指帝位。《史记·文帝本纪》:“皇帝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uò
1、[涖阼]lì zuò
亦作“涖祚”。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礼记·文王世子》:“成王 幼,不能涖阼。周公 相,践阼而治。”郑玄 注:“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人君之事。”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罗鼎臣》:“逮后 哲宗 涖祚,夏 主 秉常 来求 藺州、米脂 等五砦。”
2、[阼俎]zuò zǔ
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3、[阼席]zuò xí
主人的席位。
4、[践阼]jiàn zuò
1.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 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2.亦作“践胙”、“践祚”。即位;登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 恐天下闻 武王 崩而畔,周公 乃践阼代 成王 摄行政当国。”《史记·太史公自序》:“汉 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隶释·汉费亭侯曹腾碑阴》:“践胙之初,受爵于东土,厥功章然。”《晋书·刘颂传》:“武帝 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寃讼。”唐 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及 仁宗 晏驾,皇子践阼,赏定策之功,以 韩公 为首。”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肃顺专款》:“载垣 等身膺顾命,我皇上冲龄践阼,未能同心襄赞,竟敢跋扈不臣,其罪大恶极,莫此为甚。”《清史稿·圣祖纪三》:“朕八龄践祚,在位五十餘年,今年近七旬矣。”
5、[奥阼]ào zuò
1.《礼记·仲尼燕居》:“目巧之室则奥阼。”奥,室之西南隅;阼,堂之东阶。 2.比喻道德学问等达到的精深境地。
6、[莅阼]lì zuò
亦作“涖祚”。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礼记·文王世子》:“成王 幼,不能涖阼。
7、[宾阼]bīn zuò
堂前台阶,包括西阶和东阶。
8、[即阼]jí zuò
即位,登基。《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謁 高庙。”《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道光 三十年,文宗 即阼。”
9、[阼阶]zuò jiē
东阶。
10、[进阼]jìn zuò
升登台阶。
11、[登阼]dēng zuò
即位;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