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拼音
zōu笔顺
丿 𠃌 ㇄ 丨 丿 丿 𠃌 ㇄ 丨 丿 ㇌ 丨同音字
拼音为zōu的字 拼音为zou的字基础解释
1.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 2.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鄒-中華語文大辭典鄒邹ㄗㄡzōu1.國名。春秋時邾國。在今山東鄒縣一帶,戰國時改為鄒,後被楚所滅。2.姓。
鄒-中華大字典1、鄒讀音:甾尤切,音騶,尤韻。釋文:
❶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見《說文》。〔今山東~縣東南有古邾城。卽其地〕。
❷通騶。《史記孟軻傳》:孟子、騶人也。
〔按又作鄹、郰〕。
❸姓也。漢~陽。
2、鄒讀音:從娶切,音聚,麌韻。釋文:人名。《史記孔子世家》:如顏濁~之徒。
3、邹釋文:鄒俗字。見《龍龕手鑑》。
4、甏釋文:同鄒。見《五音篇海》。
5、尅釋文:同鄒。見《龍龕手鑑》。
6、穂讀音:在庾切,音聚,麌韻。釋文:亭名。在新豐。見《集韻》。
〔按玉篇字作鄹。正字通曰。鄹、譌作~〕。
7、鄹讀音:甾尤切,音鄒,尤韻。釋文:
❶同鄒。魯邑。古扶風附庸國。顓頊之後所封。見《玉篇》。
❷郰或字。《集韻》:郰。說文、魯下邑。孔子之鄕。或作~。
8、鄹讀音:在庾切,音聚,麌韻。纂緖切,語韻。釋文:亭名。在新豐。見《玉篇》。
〔按集韻書作穂。與~別爲二〕。
9、鄹讀音:在庾切,音聚,麌韻。釋文:民所聚居。見《集韻》。
10、鄹讀音:從遇切,音堅,遇韻。釋文:聚或字。《集韻》:聚。說文、會也。邑落云聚。或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