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
拼音
jùn xiàn zh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ùn的字 拼音为xiàn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ju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春秋后期有些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县、郡,战国时逐渐在内地推行。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后历代封建王朝多采用这一制度。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郡县制-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郡縣制
郡县制-中国历史辞典由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初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边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加到四十多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