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拼音
xiàn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𠃋 丶同音字
拼音为xiàn的字 拼音为xian的字基础解释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详细解释
〈名〉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 xuán)本义:悬挂)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
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开道置县。——《明史》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官府 。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
另见 xuán
〈动〉
系挂
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
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
尔庭有县特兮。
尔庭有县鹑兮。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
维系;拴系;系联
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县棺而封。——《礼记·檀弓》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揭示;颁立
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
称量;衡量 。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
〈名〉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秤锤
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
又如:衡县(秤锤)
〈形〉
远,悬殊
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
另见 xiàn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县县-汉语大词典县县遥远貌。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孤棺县县,封树弗营。”
同: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àn
1、[县城]xiàn chéng
县行政机关所在的城镇。
2、[县志]xiàn zhì
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3、[县令]xiàn lìng
中国古代一县的行政长官。战国时开始设置。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以后统称县令。宋称知县事。明清称知县。北洋军阀时改称县知事。
4、[县官]xiàn guān
县的地方长官。
5、[县长]xiàn zhǎng
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官员。我国秦汉以后,管理万户以上的县称为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县分三等,不再有令长之分,宋以后临时由京官管理县政,叫着知某某县事,明清改称知县。
6、[县委]xiàn wěi
1.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2.指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负责干部。
7、[县市]xiàn shì
县中街市。唐 温庭筠《送客偶作》诗:“鸡犬夕阳喧县市,鳧鷖秋水曝城壕。”元 萨都剌《送金德启之句容》诗:“县市春灯乱,山村夜雪深。”
8、[本县]běn xiàn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岑彭 字 君然,南阳 棘阳 人也。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9、[知县]zhī xiàn
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县的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明清两代为县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10、[郡县]jùn xiàn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11、[郊县]jiāo xiàn
谓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这个城市的县。《南京日报》1991.2.12:“我市郊县节日市场十分繁荣。”
12、[县县]xiàn xiàn
遥远貌。
13、[四县]sì xiàn
古时钟磬之类乐器悬挂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悬乐。
14、[县份]xiàn fèn
县(不和专名连用):崇信是甘肃东部的一个~。
15、[县治]xiàn zhì
旧指县政府的所在地。
16、[外县]wài xiàn
本县或本市以外的县份。
17、[百县]bǎi xiàn
古指京畿近郊各地。
18、[五县]wǔ xiàn
指 汉 代 长安 附近的 长陵、安陵、阳陵、武陵、平陵 五县。
19、[县尉]xiàn wèi
官名。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20、[县丞]xiàn chéng
词语解释◎ 县丞 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不同--------------------------县丞ㄒㄧㄢˋ ㄔㄥˊ职官名。位次于县令,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后虽有变革,但历代沿置,迄于清末。
21、[县吏]xiàn lì
县之吏役。
22、[花县]huā xiàn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23、[掖县]yè xiàn
县名,在山东。
24、[金县]jīn xiàn
见“金悬”。
25、[九县]jiǔ xiàn
九州。
26、[赤县]chì xiàn
战国时邹衍曾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以指中国。
27、[州县]zhōu xiàn
1.州与县的合称。 2.指州县官。
28、[郴县]chēn xiàn
“林中之城”。
29、[贵县]guì xiàn
对县官的尊称。
30、[漷县]huǒ xiàn
辽金置漷阴县,在北京市通县,明代为漷县,今有村镇名。
31、[首县]shǒu xiàn
旧称省治或府治所在之县。亦指该县的知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谁知这一天没有查着,这一夜藩库里又失了一千银子。藩臺大怒,又传了首县去,立限严比。”《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忙叫传首县,原来首县正从府里伺候武考,参堂以后,没有他的事情,便即打道回衙。”
32、[许县]xǔ xiàn
许县今属许昌。
33、[县鄙]xiàn bǐ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五鄙为县。”《荀子·富国》:“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吕氏春秋·孟夏》:“命司徒,巡行县鄙。”高诱 注:“县,畿内之县。县,二千五百家也。鄙,五百家也。”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 大夫而专制其位,是 晋 之县鄙也,何国之为?”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则是虏之县鄙也,何国之为?”
34、[县楣]xiàn méi
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其牕、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沉檀为之。”胡三省 注:“县楣,横木,施於前后两楹之间,下不装构。今人谓之掛楣。”
35、[宫县]gōng xiàn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悬”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清 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谭献《<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景泰,而玉振於 弘正,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
36、[特县]tè xiàn
古代礼制,士(一说大夫)陈乐器,规定只能张设一面,称“特县(悬)”。
37、[县人]xiàn rén
1.古代遂之属官。一说即县正。《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县人传之。”杨伯峻 注:“县人,杜 注云:‘遂属’。据《周礼·遂人》,五县为遂,地官亦有县正,县人或即县正。” 2.同县之人。清 王士禛《居易录》:“任少京兆 弘嘉,字 葵尊,亦县人也。”
38、[县乏]xiàn fá
缺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穀糴县乏,玄 罢谢诸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后由等竟不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战略》:“昔 子午 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 鲁阳,鲁阳 近 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39、[县赏]xiàn shǎng
出具赏格。
40、[宇县]yǔ xiàn
犹天下。
xuán
1、[县垂]xuán chuí
指钟磬等悬挂乐器。
2、[县久]xuán jiǔ
历时久长。
3、[县磬]xuán qìng
见“县罄”。
4、[县隔]xuán gé
1.远隔。 2.悬殊,相差极远。
5、[县兴]xuán xīng
谓奏钟磬之类的乐器。
6、[县远]xuán yuǎn
1.悬殊。 2.距离遥远。
7、[县车]xuán chē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韦昭 注:“大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悬车”。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是谓黄昏。”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太守迎之界上。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颜师古 注:“县其所赐安车以示荣也。致仕县车,盖亦古法。”《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今大将军位极功成,可为至戒;宜遵县车之礼,高枕颐神。”清 钱谦益《寄严道彻太守》诗之一:“侍帝官如謫籍初,一麾况復早县车。”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汉书·韦贤传》:“我之退征,请于天子……悬车之义,以洎小臣。”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古者七十县车致仕。”《三国志·魏志·徐宣传》:“宣 曰:‘七十有县车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北史·卢昌衡传》:“昌衡 自以年在县车,上表乞骸骨,优詔不许。”
8、[县法]xuán fǎ
1.亦作“县灋”。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颁布法令为“县法”。 2.亦作“县灋”。县邑之政令。灋,古“法”字。
9、[县联]xuán lián
指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
10、[县绝]xuán jué
1.悬系之绳断绝。《左传·文公十年》:“子西 縊而县絶。”杨伯峻 注:“县同悬。其所繫之绳断,故得不死。” 2.相差极远。《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皇后轝驾,侍从甚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 许后 时县絶矣。”明 徐渭《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飞燕、玉环,纤穠县絶,使两主易地,絶不相入,令妙於鉴者从旁睨之,皆不妨於倾国。”清 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夫人致礼”:“因矦伯之六壶六豆六籩上半闕坏而成八字,则与上公同,於是学者疑子男四壶四豆四籩大相县絶,遂臆改为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