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拼音
shào笔顺
𠃌 丿 丨 𠃍 一 ㇌ 丨同音字
拼音为shào的字 拼音为shao的字基础解释
姓。详细解释
古地名
邵,晋邑也。——《说文》
戌郫邵。——《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山西省垣曲县东。后魏改为邵郡,后周改为邵州
古州名 。相当于今福建省邵武县等地
古郡名 。即邵陵郡,相当于今湖南省邵阳市及新邵、邵阳等县地
水名 。邵水发源龙山。西流会桐江、檀江,在湖南省宝庆县东注入资水
姓(《汉书》作“召”)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邵-中華語文大辭典邵ㄕㄠˋshào1.地名:(1)春秋時晉國邑名,在今河南濟源。(2)北魏郡名,在今山西垣曲。2.姓。
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邵邑58ㄕㄠˋshào名①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②姓。如三國時魏國有邵登,清代有邵長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ào
1、[周邵]zhōu shào
见“周召”。
2、[邵父]shào fù
1.对秦人邵平的尊称。 2.对邵信臣的尊称。
3、[清邵]qīng shào
见“清劭”。
4、[方邵]fāng shào
见“方召”。
5、[邵生]shào shēng
指 邵平。
6、[深邵]shēn shào
高深。邵,“邵”的讹字。
7、[邵侯]shào hóu
即 邵平。
8、[邵南]shào nán
即《召南》。
9、[邵杜]shào dù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的并称。召,又作“邵”。二人先后为 南阳 太守,有惠政,时人称之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见《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
10、[懿邵]yì shào
美好;高尚。邵,通“劭”。
11、[邵圃]shào pǔ
见“邵平圃”。
12、[邵瓜]shào guā
见“邵平瓜”。
13、[邵阳市]shào yáng shì
在湖南省中部、资水同邵水汇合处,湘黔铁路有支线通此。1950年设市。人口553万(1995年)。为湖南省中部物资集散中心和重要工业城市。特产黄花、百合、无核蜜橘。名胜古迹有双清胜览、六头岭、桃花洞、东塔、北塔、水府庙等。
14、[邵平瓜]shào píng guā
即 东陵 瓜。
15、[邵伯树]shào bó shù
《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16、[邵公纸]shào gōng zhǐ
宋 代所造的名纸。为 邵 氏所造,故名邵公纸。
17、[邵语语法]shào yǔ yǔ fǎ
邵语语法为基于邵语言之语法。
18、[年高德邵]nián gāo dé shào
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